新闻
当前位置:新闻 > 中国新闻 >

国际月球科研站进展如何?中俄有望今年签署协定(2)

许洪亮说,这部白皮书首次提出了要在外空领域推动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以更加积极开放的姿态广泛开展国际交流合作。“一是过去主要是载荷搭载,下一步要向任务筹划延伸。二是从单机产品合作向复杂系统联合研制升级。三是从单个典型场景应用向多领域综合应用拓展,使航天活动更好地造福于全人类,也推动人类社会的文明进步。”

未来五年我国将启动一批新的航天重大工程

国家航天局副局长吴艳华介绍,未来五年,将建成中国空间站和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实施探月四期、行星探测等新的重大工程,推进重型运载火箭研制,建设近地小行星撞击风险应对体系,培育太阳系边际探测等重点项目,推动运载火箭型谱化发展,持续完善国家空间基础设施,健全空间环境治理体系能力。

吴艳华说,为推动空间应用与数字经济深度融合,丰富应用场景,创新商业模式,深化通信、导航、遥感信息综合应用,我国将加快航天技术成果向经济社会的转移转化,培育发展太空旅游、太空生物制药、太空育种等太空经济新业态。

同时,要体系化推进空间天文、空间物理、月球与行星科学、空间地球科学等重点领域发展,研制空间引力波探测、爱因斯坦探针、先进天基太阳天文台等空间科学卫星,利用空间站、月球与深空探测器等平台,持续开展前沿科学探索和基础研究,催生更多原创性科学成果。

在营造航天发展环境方面,吴艳华称,将制定卫星频率轨道资源管理、北斗卫星导航等条例,出台商业航天发展指导意见,促进法治航天建设。

今年将择机发布“羲和号”卫星取得的成果

“羲和号”卫星是我国首颗太阳探测的科学技术实验卫星。去年10月14日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标志着我国正式迈入了空间探日的时代。国家航天局对地观测与数据中心主任赵坚称,这颗卫星经过三个多月的在轨测试和实验,已经完成了卫星平台技术验证40多次,对太阳进行了探测成像290多次,卫星的平台及有关载荷工作稳定正常,功能和性能满足研制总要求。

推荐阅读

24小时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