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当前位置:新闻 > 中国新闻 >

秦刚:中美应共同管控新兴技术带来的风险(5)

我可以举一个典型的例子,即中国与科摩罗的疟疾防治合作。科摩罗是位于东非的岛国,其最小的岛屿莫埃利岛(Moheli)是全国疟疾流行最严重的地区。当科摩罗提出与中国就疟疾防治开展合作,两国科研人员经过仔细研究选定中国开发的青蒿素哌喹片(Artequick)作为主要药物。项目实施5年(2008-2013),莫埃利岛实现了疟疾零死亡,疟疾年发病率减少95%。值得一提的是,青蒿素抗疟疾的研究开始于1969年,其发现者正是我国中医药科学家屠呦呦女士,她也因此与另外两位科学家分享了2015年的诺贝尔医学奖。

Kim Montgomery:你曾担任中国外交部新闻司司长。对于那些想要更有效地向外交界和公众传播他们的研究和发现的科学家,您有什么建议?

秦刚:美国在科普方面的许多经验值得我们学习。如AAAS出版的《科学》杂志就做的很有特色,除了高深的科学论文外,杂志每一期都有结合时事的科学小故事,比如量子、黑洞以及人工智能等。

我有一个体会,科学家在向公众传递科学信息时,深奥的概念和数据确实会对科普造成一些障碍。如公众对IPCC第六次评估报告中的温升控制在1.5和2摄氏度的概念就很难获得感性的认识。应把这些抽象的概念转化为可能的情景和实际感受告诉公众,如温升超过1.5摄氏度,“百年一遇”的自然灾害将很可能每年都会发生。这样就能让枯燥的数字变的更容易理解,也更容易唤起公众对应对气候变化行动的支持。

Kim Montgomery:中国是一个幅员辽阔、多元文化的国家。当旅游变得可行的时候,您会推荐人们去中国旅游,特别是对科技感兴趣的人去哪里?

秦刚:中国是一个广袤多样的国家,有极为丰富的地理和人文多样性,还有几千年的历史文化积累。

推荐阅读

24小时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