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当前位置:新闻 > 中国新闻 >

秦刚:中美应共同管控新兴技术带来的风险(4)

气候变化是人类共同挑战,需要各国携手应对。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克服自身经济、社会等方面困难,实施一系列应对气候变化战略、措施和行动,应对气候变化取得了积极成效。习近平主席宣布,中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

中美在气候变化领域存在巨大合作空间。两国化石能源消耗占比均为80%以上,在可再生能源方面也已成为全球增长最快的两个国家,且均需要在清洁能源技术方面实现突破。中美清洁能源联合研究中心(CERC)作为中美清洁能源研究合作的典型范例,近十年来产出了诸多互惠互利的重要成果。虽然这一项目现在已经终止,但我们希望中美两国能在清洁能源领域找到新的合作模式。

Kim Montgomery:在过去几十年里,中国显著增加了对国内研发和国际科学合作的投资,包括重点关注与非洲、南亚和拉丁美洲的科技项目的南南合作。总的来说,这些国际科学活动对推进中国的外交目标,特别是在全球南方有什么贡献?

秦刚:南南合作是发展中国家互相帮扶、互利共赢、共同发展的重要手段。中国非常愿意同广大发展中国家开展科技领域的交流合作。

根据合作国的实际需求,我们主要采取了3方面举措:一是将我们的成熟和适用技术与合作国分享,进行本土化应用,促进合作国的经济发展。二是我们与合作国共建联合实验室,在农业、广播电视、清洁能源等多个领域开展联合研究。三是举办适用技术研修班、推动青年科学家交流等。随着“一带一路”科技创新行动计划的实施,中国已支持了8300多名外国青年科学家来华工作,建设了33家联合实验室和5个技术转移平台,与8个国家建立了科技园区合作关系。

推荐阅读

24小时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