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当前位置:新闻 > 中国新闻 >

探访冬奥村:24小时火锅供应 按需分配按摩室(3)

12月12日,北京冬奥村,健身中心。新京报记者浦峰摄

住宿区是整个冬奥村的核心区域,而超级居民服务中心则是住宿区的中枢,24小时持续运行,解决村内居民可能遇到的各种问题。

50天后,当各国运动员云集在冬奥村内,超级居民服务中心将要接待来自世界各地的居民,沟通的语言问题如何解决?孙军介绍,服务中心配备有会说外语的志愿者,另外服务中心内部的团队也有会外语的工作人员,“我们团队在选人的时候就有侧重,每个班次的工作人员里,会外语的大概要占1/3以上。”

在北京举办2008年奥运会时,孙军也参与了奥运村的住宿服务保障,她在这段时间的准备工作中感受到,此次冬奥村的准备和2008年相比是很不一样的。“主要是因为疫情,我们各个服务流程都要在疫情防控方面特别留意,比如公共区域中的‘三区两通道’,工作人员和运动员们走不同的通道,平常尽量避免接触,这也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我们提供更多的服务。”

探访2 冬奥村餐厅

中西餐比例3:7,餐厅可送食物到比赛场馆

运动员有12个餐台可以选择:中国餐台、世界餐台、素食餐台、无麸质餐台、犹太洁食……运动员们的餐食少油少盐,但也设置了调料台。运动员取餐全程都要佩戴口罩。若赛时运动员来不及赶回餐厅吃饭,餐厅可以运送食物到比赛场馆,有随行的人员监督食品安全。

陈全聪原先在广州阳光酒店工作,后被推荐来协助北京冬奥村的厨政工作。陈全聪有丰富的后厨经验,后厨管理运行、菜单设计等都是他在冬奥村要负责的工作。

“在赛前最主要的工作是三个冬奥村一起编辑菜单、确定食材种类、预估食材数量,赛时我就负责北京冬奥村整个后厨的管理,比如排班等管理工作。”陈全聪说,编辑菜单这个过程很不容易,要一次次地跟另外两个村商量,还要根据国际奥委会的一些要求、建议进行修改。

推荐阅读

24小时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