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网

设为书签Ctrl+D将本页面保存为书签,全面了解最新资讯,方便快捷。
军事APP
当前位置:新闻 > 中国新闻 >

【“十三五”,这5年】粮丰农稳质量更优

【“十三五”,这5年】粮丰农稳质量更优

“又是一年丰收季,遍地金黄谷满仓。”秋收时节的三晋大地,风景如画,瓜果飘香。一片绿、一片红、一片黄,在山西省广灵县,人们以“庆丰收、迎小康”为主题,举办了多项丰收节农耕文化活动。近年来,当地大力发展谷子产业,谷子种植面积达5.5万亩,“东方亮”谷子最高亩产达1100斤,“广灵小米”单品最高售价达每斤48元,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粮食连年丰收是“十三五”农业成就的集中体现。农业农村部部长韩长赋说,如果用个通俗的说法,“十三五”农业现代化就是要为全国人搞饭、为农村人搞钱、为城里人搞绿。近5年来,以高标准农田为基础、以粮食生产功能区为支撑的国家粮食安全产能保障格局基本建立;农牧渔结合、种养加一体、一二三产融合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基本构建;农业灌溉用水总量基本稳定,化肥、农药使用量零增长,畜禽粪便、农作物秸秆、农膜资源化利用目标基本实现。

粮食基础更扎实

“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扶持粮食生产的政策,提高早稻和中晚籼稻最低收购价,我们种粮积极性很高。”看着丰收的稻田,江西省萍乡市上栗县鸡冠山乡三垅村种粮大户易祖文脸上挂满了笑容。“前几年,春怕旱、秋怕涝。随着基础条件改善,如今渠相连、水畅通,农机下地更方便。”今年,他种植了130余亩水稻,预计亩产1100余斤。上栗县农业农村局有关负责人介绍,今年全县水稻种植面积22.5万余亩,预计产量达2.14亿斤。

“十三五”期间,我国粮食连年丰收,总产量站稳在1.3万亿斤台阶上,实现了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农业农村部种植业管理司司长潘文博说,近年来,谷物产量占粮食总产量的90%以上,谷物自给率超过95%,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长治久安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目前,我国稻谷和小麦两大口粮产需有余,自给率超过100%,进出口主要是品种调剂,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了自己手上。

黑土地是最肥沃适宜农耕的土地,然而,“用多养少”使黑土地发生了严重的营养流失问题。为挽救黑土地,吉林省梨树县探索保护性耕作已有多年。“春天苗出得好,秋天抗倒伏能力还强。大旱年间,1亩地打粮高出普通农户200斤。”梨树县宏旺农机合作社理事长张闻镝说。秋收前,黑土地上玉米长势喜人,他感慨道:“以前这地板结严重,现在根系都能扎到1米多了,一铲子下去能看到蚯蚓。”

东北黑土地保护是高标准农田建设的重要方面。“近年来,全国每年完成高标准农田建设8000万亩以上。截至6月底,今年全国已建成高标准农田面积4338.5万亩,占年度任务量的54.2%。”农业农村部农田建设管理司司长郭永田说,万物土中生,有土才有粮。各地大力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确保到“十三五”末,全国建成8亿亩高标准农田,不断夯实国家粮食安全保障基础。

乡村产业更均衡

如果说粮食是种植业的基础,那么生猪和奶业则是畜牧业的重点。“畜牧业的重点是稳生猪和兴奶业,稳生猪就是要在优化生猪生产布局的同时,支持发展规模养殖场,稳定猪肉供给;兴奶业就是要种好草、养好牛、产好奶,加强奶源基地建设,全面振兴中国奶业。”农业农村部畜牧兽医局局长杨振海说,近年来,我国着力推进以生猪和草食畜牧业为重点的畜牧业结构调整,目标是在畜牧主产省份率先实现现代化。

高温奶、巴氏奶、酸奶、奶酪……走在城乡市场里,产品种类齐全、市场供应充足,牛奶已成为日常消费品。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奶业协会会长李德发说,“十三五”期间,我国现代奶业格局基本形成。目前,全国奶牛规模养殖比例达到61.4%,奶牛平均单产7.4吨,单产9吨以上的高产奶牛超过200万头,规模饲养成为奶牛养殖主力军,全部实现了机械化挤奶。奶牛吃的是配方料,喝的是干净水,睡的是软卧床,分散养殖的局面得到彻底扭转。

产业升级的同时,新业态也层出不穷。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市农林科学院农业信息化研究中心主任赵春江说,我国农业发展经历了从以人力畜力为主的1.0阶段,到能自如运用化肥农药的2.0阶段,到以机械化作业为主的3.0阶段,再到数字技术加速向农业渗透的4.0阶段。农业4.0阶段的特点就是智慧农业,近5年来,信息化与农业深度融合,农产品的标准体系和物流体系逐步健全,农民动动手指、划划手机,就能搞生产、卖产品。

过去,原字号农产品卖不上好价钱,关键是产业链条太短、融合层次太浅。农业农村部乡村产业发展司司长曾衍德分析,要推动传统种养业转向高效农业,从“提篮小卖”转向现代流通。一方面,要纵向延伸农业产业链条,一产往后延、二产两头连、三产连前端。另一方面,要横向拓展农业功能,兴办“农业+”新业态,在农业中融入工业、旅游、康养、文化等现代产业要素,促进产业融合、区域统筹、主体协同。

农业发展更可持续

一水两用,一田双收,鱼欢水清,近年来,一种稻渔综合种养模式在各地走红,全国推广面积接近3500万亩。“稻渔综合种养充分挖掘生物共生互促原理,促进了稻田种养环境和土壤质量的改善。”2016年起,浙江大学农业生态与工程研究所副所长陈欣持续多年对稻虾共作开展跟踪调查。最新研究结果显示,由于鱼虾粪便等营养物质被循环利用,氮肥平均投入比水稻单作模式减少33.63%;由于鱼类捕食稻谷的害虫,农药使用量可减少50%以上。

今年6月公布的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结果显示,全国农业源化学需氧量、总氮、总磷分别为1067.13万吨、141.49万吨、21.20万吨,比上一次普查结果分别下降了19%、48%、26%。中国农业绿色发展研究会理事长余欣荣说,数字背后是我国农业正在发生的一场深刻变革。农业绿色发展制度的“四梁八柱”已经构建起来,农业发展方式更绿了。如今,绿色兴农之路越走越宽广,农业正在重回绿色的本色。

以化肥、农药为例,其为保障农产品供给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施用过多也影响到了农产品质量和生态环境。推进化肥、农药减量增效是实现农业绿色发展的重要举措。今年“三夏”时节,山东寿光市一家农业公司的技术员董乐忠与一家养牛的农民合作社谈妥购买1000吨有机肥。这些肥料是用来种菜花的。两年前他开始用有机肥做底肥,复合肥使用量大大减少。没想到化肥减了量,蔬菜的产量并没少,品质也有了提高。

农业农村部农业生态与资源保护总站站长王久臣说,近年来,农业农村部门在175个县开展果菜茶有机肥替代化肥试点,在600个县开展统防统治和绿色防控融合示范,在150个县开展果菜茶全程绿色防控试点。“2019年我国粮食作物化肥利用率为39.2%,比2015年提高4个百分点;农药利用率为39.8%,比2015年提高3.2个百分点。总体看,化肥农药施用量连续3年负增长,有望实现到今年底化肥农药利用率达到40%的目标。”(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乔金亮)

【“十三五”,这5年】粮丰农稳质量更优

(责任编辑:王毅 CN085)
关键词:

相关报道:

    关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