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说,这是理解当下莫迪政府对华奉行“经济脱钩”与“军事对抗”一系列政策措施或行为的关键。
2
印度对华政策出现冒险、冒进倾向
长期以来,中印两国尽管在“需要增进战略互信”和“愿以积极态度解决突出分歧”等问题上有一定共识,但战略与政治互信仍是中印关系的“短板”,这导致中印战略互信与政治互信长期处于较低水平。为此,莫迪政府对华政策基本上是奉行经济上合作和战略上平衡的“双轨政策”。尤其是加勒万河谷冲突事件后,莫迪政府对华奉行经济上“脱钩”和军事上“对抗”,其对华政策开始走向战略对冲与战略竞争,尤其是在边界问题上,表现出一定的“战略冒进”与“军事冒险”倾向。
▲7月14日,人们在印度班加罗尔等待购买食品
在经贸与投资领域,印度抵制中国制造,希望通过经贸投资设限与脱钩的方式打击中国企业和中国经济。
今年4月,印度要求邻国的外国直接投资需要得到政府批准后才能实施,这条新规明显针对中国;加勒万河谷冲突事件后,中国货物集装箱在印度港口清关被阻,多达59款有中国背景的App遭禁,中企参与的公路等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被叫停,中国电力和通信装备出口遭印抵制,印度甚至不考虑加入任何包括中国在内的贸易协定,并明确表示不加入《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可以说,在抵制中国这个问题上,印度国内已经形成一定共识。
3
抵制中国,印度能否如愿?
早在2017年莫迪政府就明确提出要建立一个安全、繁荣、强大的“新印度”愿景,并于2018年升级为“新印度战略”。该战略的核心目标,就是到2025年将印度打造成5万亿美元经济体。要达到这个目标,印度需要更深融入全球市场,进一步改善营商环境,创造更多就业并持续推进关键领域改革。然而莫迪政府针对中国的系列行为,不仅导致中印2014年达成的建设“更加紧密的发展伙伴关系”共识遭受重大冲击,也将对其推进“新印度战略”的几个关键领域构成实质伤害。
《印度斯坦时报》网站6月22日发表题为《“抵制中国”的战略真的有用吗?》的文章称,印度有人发出呼吁抵制中国商品的论调,这是很不成熟的,这需要印度在国内或国际上找到此类进口的替代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