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消息网5月27日报道(文/田曾佩)今年是中俄建交70周年,作为一名中苏、中俄关系数十年发展进程的亲历者,回顾这段历史剧变,心中充满兴奋和激动之情,同时也深感中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来之不易,应倍加珍惜和呵护。
1951年,中国共青团中央选派22名青年工作者赴苏联中央团校学习,我有幸成为其中一员,并在莫斯科学习了一年多时间。1958年,我被调到外交部工作,先后任苏联东欧司苏联处处长、苏欧司副司长、驻苏联使馆政务参赞、苏欧司司长、外交部副部长等职,一直与苏联和俄罗斯打交道。离休后,依然少量参加有关中俄关系的活动,与一些俄罗斯老朋友保持联系。可以说,我这一辈子与俄罗斯结下了不解之缘。
参与中苏关系正常化艰辛谈判
俗话说,“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中苏关系从上世纪50年代起,大体上可以说是十年友好结盟,十年关系恶化,十年对立为敌,十年缓和改善。
上世纪80年代,中苏双方都调整政策,两国关系逐渐趋向缓和、改善。1982年苏联领导人勃列日涅夫发表愿意改善对华关系的“塔什干讲话”,客观上为中方调整对苏政策提供了契机。在勃列日涅夫讲话后的第二天,邓小平同志指示外交部立即做出正面反应。接着,向苏联传递信息,提出双方应当坐下来平心静气地讨论,通过共同努力设法排除发展两国关系的严重障碍,争取让中苏关系有一个大的改善。苏方也表示,愿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任何级别上同中方讨论双边关系的问题,以便消除关系正常化的障碍。这样,双方就开始了两国关系正常化的进程。
中苏关系正常化政治磋商一共进行了12轮。双方围绕“三大障碍”问题针锋相对,进行了艰难的讨论。但是,与昔日火药味十足的中苏边界谈判已有所不同,双方都比较心平气和,正常讨论问题、交换意见。1986年7月戈尔巴乔夫发表“海参崴讲话”后,从10月举行的第九轮政治磋商开始,苏方态度逐渐更趋积极,不再回避讨论柬埔寨问题。在1988年6月举行的最后一轮政治磋商中,苏方提出,愿就柬埔寨问题同中方进行副外长级的讨论。
(原标题:这轮美俄互动是否会影响中俄关系?外交部:毫不担心)5月15日,外交部发言人耿爽主持例行记者会,有俄罗斯记者提问称美国国务卿蓬佩奥刚刚结束了对俄罗斯的访问,中方对美俄关系有何回应?耿爽表示
新华社哈尔滨4月25日电(记者董宝森、江宥林、李建平)近年来,在“一带一路”倡议带动下,中国对外开放步伐加大,中俄经贸关系不断密切,越来越多的中俄食品出现在两国人民的餐桌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