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真相如何呢?
“月球车玉兔二号”在其微博账号上早已给出过解释。
其以第一人称讲述了自己4日之后就“没有再移动过”的原因:“月球背面进入白昼,没有大气层隔热,温度会达到将近200度。为了保护重要部件,避免极端情况,我要午休一会。”
直到10日,玉兔二号才“午休”结束,起身“活动筋骨”。
造谣的居心何在?有网友不解地问。
评论里有人回答:“他们就是见不得中国好!”
杂音二:探月工程“劳民伤财”?
这几乎是每一次中国航天任务取得成功之际,都会出现的一种老生常谈。
比如嫦娥三号在2013年发射时,就有人将航天工程与部分地区的贫困和教育问题等联系在一起,称太空探索“劳民伤财”,“不如把那些钱拿来扶贫”。
这一次,类似的声音也引起了外媒注意。
在14日举行的国新办记者会上,就有路透社记者提问:在嫦娥四号工程方面,总共投入是多少?为什么说这样对纳税人资金的使用是一个很好的方式?
这个问题显然意有所指。
国家航天局副局长、探月工程副总指挥吴艳华回应称:“我们经过论证,按照月球背面探测的新目标实施这次任务,花的钱不多,形象地说,可能跟我们修一公里的地铁也差不多。”
嫦娥四号工程费用=修1公里地铁!小锐想说,探月工程“劳民伤财论”可以休矣。
杂音三:同意帮美国忙是“太自大”?
在怀疑技术、质疑费用之外,有人又瞄准了“新靶子”。
而让他们腹诽的,是探月工程总设计师接受媒体采访时透露的一个细节:
美国科学家得知中国要发射中继卫星并探测月背时,就提出延长中继星的使用寿命、在嫦娥四号上放美方信标机等合作请求。
新华社北京1月3日电 特稿:走,和国际伙伴一起探月去 新华社记者 就在中国嫦娥四号探测器3日登陆月球背面的前一天,荷兰奈梅亨大学无线电实验室主管马克·克莱因·沃尔特激动得难以入眠
新华社北京1月3日电 特稿:走,和国际伙伴一起探月去 新华社记者 就在中国嫦娥四号探测器3日登陆月球背面的前一天,荷兰奈梅亨大学无线电实验室主管马克·克莱因·沃尔特激动得难以入眠
首次实现月球背面软着陆的嫦娥四号任务搭载了4台国际载荷,而中国计划在未来月球探测和空间站上开展更广泛深入的国际合作,让全球更多科学家获得太空探索的机会,集中人类智慧破解宇宙谜题
> 在嫦娥四号成功发射之际,让我们回顾一下中国的探月之路。作为继发射人造地球卫星和载人航天飞行成功之后中国航天事业的第三个里程碑,探月工程于2004年正式启动,此前已顺利完成嫦娥一号、二号、三号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