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中国新闻 > 正文

女教师患癌出院一周就回校上课 从来不建家长群

2018-08-21 04:46:33  新京报    参与评论()人

为了弥补学生缺失的这份温暖,从这些学生上小学一年级开始,刘秀英就用丰富的方法和学生交流,通过和学生拉拉手、聊聊天缩短学生与老师的距离,让学生感到老师就是自己的家人。学生上高年级之后,刘秀英开始减少肢体语言,把学生分成三四个人的小组,从学习到生活,让学生在团队中成长,使学生有合作观念和集体观念,也以此让学生变得独立自强。

让手机变成学习平台

几十年如一日,在7点半早自习开始之前,刘秀英便会提前到班里看看。下午,刘秀英却很少按时下班。

与城里孩子丰富的课外辅导不同,一些学习后进的学生家长们希望,能有人为自己的孩子进行辅导。刘秀英主动担任起了这个角色。当学校老师乘坐班车回家时,刘秀英还坚守在学校为学生义务辅导。

刘秀英每次辅导学生到下午五六点,之后再回办公室伏案备课,直到晚上七八点钟才回家。“给孩子补习一是能力问题,二是经济问题。外来务工人员的文化水平不高,收入也不高。家长愿意让我辅导,晚几个小时回家也没什么。”

学校放假期间,刘秀英也远程为学生讲题。“假期中,学生们不自觉地就玩起了手机,当今不让他们玩手机也不可能,我就想着把手机利用起来,让手机成为学习的平台。”

刘秀英告诉记者,每年寒暑假期间,她都会根据每个学生的优缺点组建微信学期群,每个群内三四个学生,让学生每天在群内晒作业,遇到不会的问题小组成员进行探讨,如果群内成员都不会,刘秀英则会进行解答。

刘秀英说,学生们通过这种方式相互比拼,不仅把手机真正利用起来了,学生们的学习成效也非常明显,每天的作业做得都很认真。

从来不建家长群

与其他老师不同,刘秀英从来不建立家长微信群,也从来不把作业发给家长。“很多家长每天很晚回家,因此即使在群里老师与家长沟通之后,也未必能够起到督促辅导孩子的作用。”刘秀英觉得在这种情况下,催促家长督促孩子的学习不太现实,让孩子们自己培养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相比让家长督促而言更有效。

关键词:

相关报道:

    关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