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道表示,中国最初是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探索培育水稻新途径的。后来几十年,对海平面上升和降雨量变化的担忧推动着这个领域的研究,中国新生的创业者们也着眼于气候变化挑战带来的潜在机会。
报道称,最近,中国一直在密切关注从友好的发展中国家那里进口粮食的战略益处。作为世界最大的水稻种植国,中国已不再担心短缺问题,在可以预见的未来也能保持自给自足。观察人士说,发展中国家有巨大动力支持中国新实施的“水稻外交”。
同时,很多在杂交水稻方面得到中国支持的国家也成为“一带一路”倡议的交好对象,这个计划将给非洲和东南亚某些最贫困的地区带来财富。
在青岛滨海盐碱地稻作改良示范基地内,盐碱地正在进行土壤改良。新华社记者苏万明摄
图为4月29日,在以色列特拉维夫,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右)与美国新任国务卿蓬佩奥出席联合新闻发布会。新华社/美联 4月30日,美国新任国务卿蓬佩奥完成以中东事务为中心的外交首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