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中国新闻 > 正文

媒体:这是十九大前最重要的一次高层会议

2017-07-28 01:01:07  中国青年网    参与评论()人

(原标题:【解局】这是十九大前最重要的一次高层会议)

大事终于来了。

7月26-27日两天,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迎接党的十九大”专题研讨班在京举行。与以往每年都举行的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研讨班不同,这次研讨班一个重要的时间节点就是“十九大召开前”。

侠客岛:这是十九大前最重要的一次高层会议

作为中共重要的节点性会议,下半年十九大的召开自然无比重要。在开会之前,把所有党的高级领导干部召集起来开会,无疑具有“统一思想”的明确指向。

研讨班

翻阅历史,这种“统一思想”的研讨班在十八大以来每年都开。2013年11月到2014年上半年,中央党校连续举办7期省部级干部研讨班,集中轮训,主题就是学习研讨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

而更具针对性的是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研讨班,也就是说,重点针对各省区市、各部委、重要机关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开设的研讨班。每年一次,每次的主题很明确,学习新近结束的十八届三、四、五、六中全会精神。

习近平做重要讲话,李克强主持,刘云山总结,七常委出席,可以说是中央层面最高规格的研讨班。会期一般不长,形式有学习讲话、专题报告、分组讨论等。地点在中央党校。这也延续了中共历史上重学习的优良传统。目的很明确,抓住党内的关键少数,统一思想,凝聚共识。

而这一次研讨班,时间只有短短2天,地点则选在了京西宾馆

侠客岛:这是十九大前最重要的一次高层会议

大逻辑

与以往的几次研讨班一样,每次集体学习都会有一个明确的主题,比如全面深化改革、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等等。而27日刚结束的这次研讨班,主题就是“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迎接党的十九大”。

我们从习近平的讲话中可以梳理出一个大的逻辑脉络。

在通稿中,首段就一句习近平发表重要讲话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全党必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牢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确保党和国家事业始终沿着正确方向胜利前进。

这个正好回答了习近平在接下来的讲话中提及的“中国共产党要明确宣示举什么旗、走什么路、以什么样的精神状态、担负什么样的历史使命、实现什么样的奋斗目标”的问题。

一上来就定调,党的十九大依然会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不会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会走改旗易帜的邪路。

在中共的历史中,党的大会有着重要的意义,既是一段时间内事业的总结,也是谋划未来的思想动员会,对保持党内的思想团结具有着重要的意义,这就是“继往开来”

既然是“继往”,就有必要对十八大以来的五年做一总结。

不平凡

习近平用三个字总结过去5年:不平凡。

为什么不平凡?关键在于“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

如下方面被重点提及,包括:1、全面加强党的领导;2、贯彻新发展理念;3、全面深化改革;4、全面推进依法治国;5、加强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6、推进生态文明建设;7、推动国防和军队现代化;8、推进中国特色大国外交;9、全面从严治党。

尤其是全面从严治党,习近平花了更多篇幅阐释。可见,在习近平眼中,这5年间,全面从严治党收成效很大,着力解决对执政基础威胁最大的“党风”问题。

不过,对5年“继往”的总结只是通稿的一段,习近平用了更多的篇幅阐释他对当前面临的国际国内形势的重大判断。

侠客岛:这是十九大前最重要的一次高层会议

开新局

要理解中国的政治,历史是最重要的一个维度。

十九大作为中国政治生活中即将到来重要节点,它的一个重大历史使命,就是对当前形势作出精准研判,从实际出发,为未来制定科学蓝图

那么中国处在怎样的阶段?

习近平在强调全党必须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国情的同时,做出了一个重大判断,那就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在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发展取得的重大成就基础上,党和国家事业发生历史性变革,我国发展站到了新的历史起点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

这意味着什么?

意味着近代以来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实现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性飞跃,意味着社会主义在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并不断开辟发展新境界,意味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提供了中国方案。

所以,习近平这样定性十九大,这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掐指一算,距离第一个“百年目标”也就三年时间,将十九大作为冲刺毫不为过。

关键期

在这样的关键时期,必须要学会“审时度势”。“时”是历史坐标,认清定位,“势”就是历史趋势,把握方向。

这就是习近平反复强调的“世情国情党情”。从对新形势和新发展阶段的科学分析中找到制定方针、勾画蓝图的科学依据,制定政策,落实到经济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比如对中国经济新常态的判断,就会衍生出适应新常态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政策,告别以往光靠投资驱动的老路。

有意思的是,习近平在强调形势的时候,不厌其烦地强调了“忧患意识”,居安思危、知危图安,要看到成绩,更要看到短板和不足、困难和挑战,看到形势发展变化带来的风险,“从最坏处着眼,做最充分的准备”。

“战战兢兢,如履薄冰”,在成绩面前,高层是异常清醒的。看来这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是一场硬仗。

习近平特意点了三个“攻坚战”: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

防风险再怎么强调都不为过,近期中央密集召开的经济工作会议,都强调了金融安全问题,当然这风险不仅是经济领域的,还是政治、社会层面的风险。脱贫更不用说,已经下了“军令状”。前段时间两办下文通报甘肃祁连山生态环境遭破坏一事,宣示了生态文明建设会是将来的重中之重,毫不含糊。

新理论

不过,在岛叔们看来,这次讲话最重要、也最有特色的莫过于对理论建设的强调。

理论是更宏观层面的概括。中共有个很好的传统,就是理论与实践相统一。正像习近平概括的,时代是思想之母,实践是理论之源。

改革开放初期的“真理与实践大讨论”,重拾了中共非常重要的传统。理论必须要靠实践来检验,而实践要获得进一步的深入,又离不开理论的总结和指导。

这个辩证法中共学得最好。

所以,中共从中国革命和建设中总结出了“毛泽东思想”,从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总结出了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些都被看做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成果,都在特定的历史阶段成为党内认识形势、凝聚共识、解决问题的重要思想武器。

今天的事业已经发展到了新的历史阶段,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中共需要什么?习近平提出,要“在理论上不断拓展新视野、作出新概括”。

十九大会在中共的理论建设上有怎样的突破?值得期待。

(责任编辑:穆启春 CN063)
关键词:十九大会议

相关报道: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