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就是“一中各表”的由来。由此可见,大陆方面之所以不接受“一中各表”,是因为在达成“九二共识”的过程中,双方各自用口头方式表述是达成共识的方法,并非共识的内容本身。方法与内容是不同的概念,把表述的方法说成表述的内容,并刻意强调“各表”这个方法,来虚化“一中”这个内容,这好比一个人昨天戴过一顶帽子,今天就认定这顶帽子就是那个人一样不合逻辑。
“九二共识”的核心是“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而将“九二共识”说成“一个中国,各自表述”,或者在“九二共识”前面或后面硬要带上“一中各表”,不但将表述方式变成表述内容,也容易混淆两岸均坚持“一中”原则与双方对“一中”涵义不同认知的区别,从而造成双方同意就“一中”含义“各说各话”的假象。正是由于“一中各表”留有被刻意解读的空间,当年李登辉就曾企图将“特殊国与国关系”塞进“一中各表”。
国民党有些人将“一中各表”当作通天长梯,以为有了“一中”,就比民进党强,就可融通两岸;而有了“各表”,便可打开国际空间,安慰台湾民众,这未免有点如盲人摸象,刻舟求剑。刻意将各表内涵化、神格化,说穿了,无非是要制造出这样的语境:你表你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我表我的“中华民国”,大路朝天,各走半边。正是这个“一中各表”与“不统、不独、不武”三不政策,构成了国民党8年执政时期的核心论述。
2008年马英九执政时,两岸关系刚从法理“台独”引发的战争边缘上缓过劲来,大陆方面为顾全大局,只要台湾坚持“九二共识”,对“九二共识”后面捎带的“其他论述”也就暂且睁只眼闭只眼。但这不表示大陆默认或接受“一中各表”。
经过2014、2016两次大选的挫败,事实已证明马英九“一中各表、只经不政、不统不独”的政策,使得台湾民众意识形态滑向“台独”的比例和速度,并不亚于陈水扁时代。反而在马英九卸任-年后,支持“台独”的比例下降了5个百分点,创下10年新低。这10来正反两方面刻骨铭心的经验教训表明,如果国民党不能很有智慧地提出两岸政策新思路,在国家认同上有新的论述和表态,如果依然还是开口闭口不离“一中各表、不统不独”,谁又能保证国民党不会重蹈马英九的覆辙呢?
(作者陈勤浩,是北京清华大学两岸法政问题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