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中国新闻 > 正文

揭秘纪委暗访:有人穿运动鞋 遇到情况不对时就跑(2)

2017-02-04 08:15:30  观海解局    参与评论()人

(当天情况汇总)

暗访,首先要做到的是保密。为了避免提前走漏风声,暗访的内容最初只有纪委书记、分管副书记等了解。虽然每个小组成员会提前一天知道需要暗访,但具体的暗访路线、单位,只有小组长才了解。“比如要暗访高档餐厅,可能是指定,也可能是小组长临时决定。”

纪委暗访爱用年轻人

在暗访人员小组成员配备上,以纪委本级单位人员为主,一些地方会从各单位抽调纪检干部参与。有时,除了纪委人员,检查组里还有其他部门的人。

据海南省儋州市纪委工作人员廖全元自述:“昨晚得知,这次元旦暗查“四风”,已不是上次暗查公款月饼的阵容了,得早点去单位,跟财政、审计、税务、工商的几位‘新战友’先熟悉一下。”

(拍摄证据视频)

一般由三四个人组成的检查组中,往往是新老搭配,且更多地用年轻人,“年轻人认识的人少,圈子窄,社会关系也相对简单,不容易被人发现。”一位纪委负责人表示。

整个暗访过程中,如何进行举证?

“我们会有特制的眼镜、包包。”这些眼镜、包包上都会有摄像机,整个暗访过程会全程记录,该纪委负责人表示。

蹲守查处公车私用问题

至于暗访的手段,对茶楼、高档餐饮,检查组会以普通消费者身份进入餐厅。如果接到举报后,他们会假装进去吃饭,在饭店一直等到他结账,看开具的发票是私人的还是公家的。

至于公车私用,纪委暗访一般有两种手段——蹲点,调监控。

2017年2月1日,中纪委网站刊发《安徽:抓铁有痕踏石留印正风肃纪不松劲》,披露了地方纪委如何用蹲点的暗访形式,查处公车私用。

2016年1月27日晚,安徽六安纪委接到该市金安区发改委副主任、物价局局长袁自来等违规宴请问题举报,立即组织调查。为掩人耳目,袁自来等故意将驾驶的公车车牌卸去,用餐后再将车牌重新装上。

调查人员耐心蹲守,并通过携带的“警务通”比对车牌,“锁定”公车所属部门,最终查实了违纪行为,给予袁自来等人党内严重警告处分。

(用警务通核查)

除了蹲点暗访,纪委工作人员还会采用调取监控等手段进行查处。

2016年1月3日,儋州市纪委工作人员廖全元介绍,他们有一天暗访近10家餐馆、农家乐,核查50多辆疑似车辆,全部不是公车。考虑到有的领导干部用公车送达即走、吃完来接的方式逃避检查,他们便来到市交警支队,调出相关路段监控资料,是公事公干,还是公车私用,路线图清清楚楚地说明了一切。

“快看!那儿有一辆!”一个同事手指屏幕右上方。一个小时后,他们找到了8条线索。经过反复核查,确定其中1条为市文体局司机驾公车私用。

纪委人员暗访时曾遭殴打

与明察不同,暗访随时可能遭遇危险。观海解局(微信ID:guanhaijieju)记者发现,纪检监察人员被遭遇抢夺拍摄设备,甚至被殴打的情形并不少见。

2016年2月,《新快报》报道称,广东省纪委于大年初九(2月16日)暗访阳江市公安局阳东县分局红丰派出所。发现接警处三名工作人员正在一起玩手机。

关键词:纪委暗访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