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美媒探秘中国816核工厂:昔日绝密工程如今变景点
参考消息网1月26日报道美媒称,在长江流域这个以脆生生的榨菜闻名的清冷之地有着林木覆盖的群山。但其中一座山与众不同。涪陵金子山顶上有一个大烟囱,俯瞰着旁边的乌江。自数十年前建成以后,这个烟囱一直处于闲置状态。直到近年来,公众才知道了个中原委。15年前,当地政府宣布,在这座中空的青山内部,残留着一度是中国最宏伟军事基础设施的工程,也就是绝密的816核工厂。
816核工厂入口。(图片来源:美国《纽约时报》网站)
据美国《纽约时报》网站1月25日报道,816厂从一开始就是绝密工程。当地人乃至在这个基地工作的很多士兵都不知道该工程的真正目的。
绝密核工厂的兴建与叫停
报道称,该项目肇始于上世纪60年代,是中国首次尝试在没有苏联人参与的情况下建造一座可以生产武器级钚的核反应堆。为了降低被攻击的可能性,相关部门做出了一个不同寻常的决定,要把反应堆建在地下,从而让原本就充满挑战的设计建造过程变得更加复杂。
在接下来的十几年时间里,超过6万名工人参与了这个高风险的项目。最终建成的人工山洞据说是世界上最大的一个,经得住数千吨炸药的轰炸和8级地震的冲击。这个设施内部设有学校、市场和医院,这样一来工人们就可以完全与世隔绝地生活。
对于当年的两万多名年轻士兵来说,日子尤为艰苦。很多人入伍时以为自己即将奔赴北京,结果却被分到816工程基地工作。这些士兵的月薪约为6元人民币,在当时约合2.44美元,其任务则是仅凭小型钻机、炸药和工兵铲来开凿坚硬的岩石。
报道称,这是一项危险的工作,工期压力很大。士兵们在“与帝国主义、修正主义和反革命争时间比速度”这句口号激励下夜以继日地工作。
但随着中国在上世纪80年代初着手对很多军事项目全面进行“军转民”,这个几近完成的核工厂的施工突然被叫停。
如今变成旅游景点
报道称,816核工厂其后当了26年的化肥厂,最终于2010年重焕生机,成为旅游景点——冷战时期的这个古怪产物,可谓遭遇了不可思议的命运转折。
不过,对以前的很多工人来说,816工程至今仍让他们咀嚼着苦涩的遗憾。
“当初,这个项目让这些年轻人付出了太多,是我们生活的全部,”现年68岁的老兵陈怀文说。他曾于1969至1974年间在金子山参加挖掘工作。“我们需要让公众清楚地知道这一点。否则将是对我们的努力和人力的巨大浪费。”
为了应对这种担忧,相关部门最近对816基地进行了为期一年的翻修。自从它于2016年9月重新开放以来,游客们——外国人也首次加入了进来——现在可以参观这个山洞大约三分之一的地方。洞内有总计将近13英里(约合20.92千米——本网注)长的通道。
报道称,不久前的一个下午,一群游客由一名身穿军装、脚踏作战靴的热情导游带领,在位于路边的其中一条通道入口处爬上一辆高尔夫球车。车子载着大家直接钻进金子山的山体深处,冷空气从耳边呼呼掠过。名叫戚泓(音)的导游对着麦克风讲解道:“这个洞不仅代表着816工程工人们的努力,还代表着中国国防史和核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阶段。”
戚泓解释说,当时,科学家、工程师、士兵以及其他后勤人员从全国各地汇聚到这个偏远的地方——当时只有水路可以抵达——参加816工程的建设。他们中有很多是这个国家最顶尖的人才,曾就读于中国一流的大学,或者在苏联和日本留学。
戚泓周围站着约30名游客,其中大多是中国老年人。在历时90分钟的游览过程中,戚泓带着这群人穿行在一个由空荡荡的反应堆大厅、展览室和阴暗的楼梯间构成的迷宫,她时常会停下来讲解一番,这样一来老年游客们也能歇口气。
报道称,这群游客中的大多数人是直到最近才听说这个项目的,但他们的年纪足够大,了解政府选择在中国西南地区这个风景如画的地方建造大型核工厂的历史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