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中国新闻 > 正文

陈毅之子陈昊苏:退休后坐公交 不在上下班时出行(3)

2017-01-28 02:52:34  观海解局    参与评论()人

1961年,陈昊苏的弟弟陈丹淮考入了哈军工,父亲陈毅送了一首诗给陈丹淮。“勿学纨绔儿,变成百痴聋”,就是告诉陈丹淮,在学习上要争第一,生活上则不能占先。那一年,陈丹淮18岁,而这首著名的《示儿诗》则一直流传至今。

陈昊苏记忆中的父亲陈毅是很慈祥的,倒是母亲张茜要严格得多。“我们都害怕母亲,在母亲面前不敢太随便,但是只要父亲在,我们就放松了,没什么顾忌了。”

陈昊苏高中快毕业的时候,陈毅专门抽时间和他谈了一次话。

“他当时问我想报考什么学校,我说想报考文科院校,但是父亲不同意。他建议我报考工科院校。”陈昊苏说,“其实父亲年轻时的理想就是做一名诗人,或者成为一名作家,但他并没有上过文科院校,他上的是工科学校。”陈昊苏知道,父亲陈毅喜欢文艺的心一直没有改变过。

那时候正值50年代,刚成立的新中国正在大搞社会主义建设,最需要的就是工程师。陈毅的看法是,学工科,才能更好地报效祖国。“中国处在大发展的时期,科学工作者、工程师,都是国家最需要的人,你们应该以做国家最需要的人为志愿。”陈毅当时这么告诉陈昊苏。

1958年,中国科学院成立了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时任中国科学院院长的郭沫若担任首任校长,很多有志向的年轻人都报考了中科大。陈昊苏也遵照父亲的愿望上了中科大,毕业后进入了航天部七机部工作。

陈毅之子陈昊苏:退休后坐公交 不在上下班时出行
陈昊苏说退休后尝试了各种交通方式,现在主要用“网上约车”平台

退休后有老年证喜欢坐公交车出行

从1984年到1987年,陈昊苏在北京市工作整3年,这之后,他搞了一段时间电影,就调入了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任职,直到退休。在过去的30年里,陈昊苏见证了北京的迅速发展,他说,这是改革开放积极的成果。

作为一级领导,退休以后,陈昊苏的公车被取消了。对此,陈昊苏表示理应如此。

公车取消后,陈昊苏在出行的时候尝试过各种交通工具,他感到很高兴。

最初,他出去,会走到街上去拦出租车,但打出租车需要看交通状况,如果出行的人很多,那打车就相对难一些,“没有空车,就得等着。”

对于北京市目前正在大力发展的地铁,陈昊苏在没退休之前,就已经有了一个基本的认识,“方便,快捷”。

有一次,陈昊苏到一个饭店参加活动,眼看时间就要到了,但路上堵车很严重,“车完全没有办法动”。于是陈昊苏就和司机说要下车。刚好附近有个地铁站,于是陈昊苏就去坐了地铁。

“出了地铁就是开会的饭店,会议还没开始,我就到了。”陈昊苏说,那一次,让他对地铁有了一个新的认识,“人很多,但还能接受。”

曾经有一段时间,陈昊苏喜欢坐公交车出行。

“我有老年证,上车的时候一亮,也不用花钱。”如果不赶时间,陈昊苏觉得坐公交车还是挺好的。

坐公交次数多了,他还总结了一套经验——不能在上下班的时候去坐公交车,那时候会很拥挤。

上午10点去坐车,基本上有座位,而且会一路畅通。“我是老人,头发都白了,我一上车就有人给我让座。”

政府不是万能的,也不可能一蹴而就,要多一些耐心

有了约车平台后,陈昊苏也与时俱进地开始使用“首汽约车”,他觉得这种约车的方式很方便,因为可以点对点服务,“下楼车到,不用到街上再去招手拦车。”

关键词:陈毅陈昊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