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军改一年间,到中流击水
中国军网记者钱宗阳毛志文
“每天的太阳都是新的。”
古希腊哲学家赫拉克利特的这句名言,揭示着世间万物奔流不息、变化不止的本质。
11月底,北京落下了今年冬天的第一场雪。雪后初霁,气温回暖,沐浴着新一天的阳光,不知你是否记得:一年前的11月24日至26日,在北京召开了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中央军委改革工作会议,习主席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鲜明提出全面实施改革强军战略,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强军之路。全军将士闻令而动,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坚决贯彻军委决策部署,积极投身改革强军的火热实践。
弹指一挥间,被网友称为“史上最牛军改”全面展开已一年。一年的时间并不算长,但一年的变化非比寻常。
一年间,新的“四梁八柱”快速搭建。中国军队的领导管理体制和联合作战指挥体制发生深刻变革,军委管总、战区主战、军种主建的格局确立……
一年间,“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新成立的陆军领导机构、火箭军、战略支援部队和军委机关15个部门相继闪亮登场,四总部退出历史舞台,七大军区完成历史使命,“战区”成为人们耳熟能详的新词汇……
一年间,《中央军委关于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的意见》《关于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期间加强军事法规制度建设的意见》《加强实战化军事训练暂行规定》等纲领性文件和制度政策相继出台……
一年间,军队和武警部队全面停止有偿服务工作有序展开,军队经济适用住房建设项目专项清理整治扎实推进……
一年间,不少部队随着改革完成转隶和裁撤,一批批官兵或异地换防,或脱下戎装,踏上了新的征程……
名称改了、符号换了、人员动了、驻地变了……
“新体制时间”上的每一个刻度,记载的都是波澜壮阔的强军历史。
(一)
这一年,时间显得格外珍贵。
中央军委改革工作会议召开后,一系列重大改革举措密集出台,让人应接不暇。
这是一场输不起的赛跑。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主席的一段话不时被媒体提及:“军事上的落后一旦形成,对国家安全的影响将是致命的。我经常看中国近代的一些史料,一看到落后挨打的悲惨场景就痛彻肺腑!”
人们不应该忘记1895年3月,在日本马关,伊藤博文追问李鸿章:“10年前,我在天津时曾同大人谈过改革问题,为什么直到现在还没有一件事情得到改变呢?”
甲午之殇,如鲠在喉。它深刻地警示我们:不改革,强弱就会易位;不改革,国家和军队就会衰败。
大洋彼岸,美军始终保持着这样的清醒和忧患:“到任何时候,我们也不能宣布美国军队已经实现转型了。”与此同时,宣布武装力量“新面貌”改革完成的俄罗斯军队,又紧锣密鼓地开始了新一轮改革。
难得者时也,易失者机也!
长期以来,我军的一些问题日积月累,已经影响了军队的肌体健康。
不改革是打不了仗、打不了胜仗的!
从这句充满警示味道的话里,人们品咂出这样的意蕴:一支军队要想从胜利走向胜利,必须以改革接续改革。
改革,已经到了等不起、慢不得的时候。
2013年11月,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对全面深化改革作出整体部署,将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纳入总盘子,上升为党的意志和国家行为。把国防和军队改革作为单独一部分写入全会决定,这在全会历史上还是第一次。
2014年3月15日,中央军委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领导小组成立,习近平任组长,主持召开第一次全体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
在习主席和中央军委的坚强领导下,改革方案研究论证和拟制工作历时一年零九个月圆满完成,一整套解决深层次矛盾问题、有重大创新突破、我军特色鲜明的改革设计破茧而出。
2015年7月14日,习主席主持召开军委改革领导小组第三次全体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总体方案建议》。7月22日、29日,习主席分别主持召开中央军委常务会议和中央政治局常委会议,审议和审定《总体方案》。10月16日,习主席再次主持中央军委常务会议,审议通过《领导指挥体制改革实施方案》……
盼望着,盼望着,人民军队迎来了改革的春天!
(二)
这一年,一个年轻的面孔出现在世人面前。
他很年轻,去年年底刚刚组建;他很神秘,很少见诸公开报道。
2015年12月31日,年轻的战略支援部队,从习主席手中接过了军旗。
古往今来,变革者强。谁能够敏锐捕捉时代脉动,跟上技术变革潮流,谁就能够创造历史。
当蒙古大军直逼多瑙河时,骑兵把重装步兵远远抛在身后;当库尔斯克坦克大会战激烈搏杀时,铁甲洪流将战马嘶鸣淹没;当海湾战争投下第一枚精确制导导弹时,信息化战争大幕陡然开启……
作战样式的变化,呼唤作战力量转型升级!呼唤新型作战力量加速发展!
同一天,新成立的陆军领导机构和火箭军亮相。
陆军是我党最早建立和领导的武装力量。由于历史原因,我军一直没有建立单独的陆军领导机构,建设管理职能主要分散在原四总部20多个部门。这次改革,专门成立陆军领导机构,体现“军种主建”原则要求。
通过习主席训词,人们看到的是这三支部队新型能力模型的勾画:陆军要“加快实现区域防卫型向全域作战型转变”;火箭军要“增强可信可靠的核威慑和核反击能力,加强中远程精确打击力量建设,增强战略制衡能力”;战略支援部队要“高标准高起点推进新型作战力量加速发展、一体发展”。
穿上新军装,从内到外都在变。从“第二炮兵”到“火箭军”,不仅仅是名称变化,更是地位作用、使命任务、作战方式的转变。
戴上新臂章,理念也进入新时代。陆军领导机构成立,标志的却是“大陆军”的结束。“总部代行、军区直管、建用一体”的领导管理体制被打破,既为陆军部队换羽腾飞创造了良机,也为建立联合作战指挥体制和军委机关转型铺平了道路。
(三)
这一年,“四总部”成为历史。
2016年1月,军委机关由总部制改为多部门制。自此,我军领导指挥体制掀开崭新篇章。
“落一子而全盘活”。领导指挥体制之变是核心之变,是这轮改革的“开场大戏”“重头好戏”。
1984年11月,邓小平同志在谈到百万裁军精简整编时说:“怎么简法,请大家出主意,我只讲三总部带头。”
时光流转,32年后的2016年1月,据新华社报道,习主席在接见军委机关各部门负责同志时的重要讲话中,强调要“为全军做好样子、立起标杆”。
这次改革最先动刀子的地方,是总部;最先精简整编的单位,是领率机关。改革从领率机关改起,转变职能从“头”上开始,令人没想到!
总部制调整为多部门制,有利于强化军委集中统一领导,贯彻军委主席负责制,更好地实现军队最高领导权和指挥权集中于党中央、中央军委,确保全军部队坚决听从党中央、中央军委和习主席指挥。
从“4”到“15”,不只是数字增减、名称改变、机构重组、人员调整那么简单,而是结构性、功能性重塑,实质上是军委机关从定位到职能再到机制的再造。
——增了还是减了?
长期以来,总部机关庞大臃肿、机构重叠、层级太多、直属单位庞杂的问题一直没有得到很好解决。
这次改革,看上去部门多了,但总的是层级减了、等级降了、人员少了。军委机关各部门根据职能定位和地位作用确定等级,实行差异化设置,不搞平衡、不搞一刀切;总体实行“部—局—处”三级体制,压缩精简机关和直属单位编制员额,在精兵简政、解决“头重尾巴长”问题上迈出一大步。
——“指挥刀”去哪里了?
军委机关的新式胸标、臂章,与07式标识相比,一个显著差别就是去掉了指挥刀。翻开军委机关各部门的职责目录,已找不到“领导”这样的字眼,代之以“指导”“负责”“组织实施”等。
有人形象地说,这标志着新的军委机关已经从“领导”的位置走下来了。
——抓大还是抓小?
过去,总部机关集管理、建设、指挥于一体,职能泛化、条块分割、政出多门、相互掣肘、战略功能不强的问题比较突出。这次军委机关改革,从职能定位入手,优化职能配置和机构设置:
强化战略管理职能,把管全局、管政策、管规划等职能单列出来,部分具体事权下放军种;
强化战略指挥职能,剥离原总部大部分建设管理职能,突出战略指挥和军事斗争准备牵引指导;
强化法纪监督职能,把纪检、政法、审计部门独立出来,增强监督部门权威性;
整合相近职能,集中配置信息化、装备发展、人力资源管理等领域职能。
军委机关主抓全局问题、宏观问题、顶层问题,重点管政策、定规划、拿标准、作评估、抓监督,不再大包大揽、一竿子捅到底。
“脖子以上”改革,比人们预想的还要猛烈!
(四)
这一年,千言万语,汇成一个“战”字。
2016年2月1日,习主席在八一大楼庄严地向各战区授予军旗并发布训令。
七大军区谢幕,五大战区登场。
军区机关里,无数的铁皮柜贴上了封条,无数的公章封存、上交。很多原军区机关的军官们告别熟悉的办公楼,打起行囊,奔赴另一个陌生的城市、陌生的院落。
那里,是战区机关的营盘。中国军队进入“战区时代”,令全世界瞩目。
——战区的使命是“战”。
我军历史上军区的划设,主要考虑的是行政区域、地理位置、力量部署等因素,从最早西北、西南、中南、华东、华北、东北6大军区,到20世纪50年代13个军区、70年代11个军区,再到80年代7大军区,基本上都是以地域作为划设的重要依据。
战区、军区,一字之差,天壤之别。战区专司主营打仗,而不直接领导管理部队。
一位战区副司令员说:“战区的心思就应该完全扑在研究打仗、谋划打仗、准备打仗上,不能老想着派个工作组去检查督导战区内的部队,因为那是军种的事,已经不在你的职责范围了。”
一位战区司令员思考:“今后抓联合作战,我的岗位在哪里?决不能整天坐在办公桌前批文件、写材料,而应该身穿迷彩服、脚蹬作战靴扎进指挥所,坐在指挥席上推方案、拟命令。”
探访中部战区,一个新成立的部门格外引人关注:“军事需求局”。
这个新部门因何而设?核心职责是什么?军事需求局一位领导打了一个形象的比方:“以前我们的实战化,是端起枪来再瞄靶,琢磨的是枪的事。今天,我们要先琢磨靶子是不是科学、靶子是不是实战。”
这个“靶子”便是作战需求。出现在实战化链条之中的“军事需求局”,解决的正是看清“仗究竟怎么打”的问题。
——改革,剑指打赢;打赢,必须联合。
建立健全军委、战区两级联合作战指挥体制,构建平战一体、常态运行、专司主营、精干高效的战略战役指挥体系,是适应一体化联合作战指挥要求的关键举措。
一年来,“联合”一词屡屡见诸各大媒体。
今年4月20日,一身迷彩的习主席视察军委联合作战指挥中心。这是习主席首次以“军委联指总指挥”的身份出现在公众视野,也是“军委联合作战指挥中心”这一机构首次曝光。
9月13日,中央军委联勤保障部队成立大会在京举行,习主席向武汉联勤保障基地和无锡、桂林、西宁、沈阳、郑州联勤保障中心授予军旗并致训词。
战区是联合作战指挥机构,而不是单一军种指挥机构。
某战区一位领导感慨道:“以前当军长组织部队参加联合训练时,管好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就行。现在坐在指挥席位,面对的都是各种军情、空情、边情、社情、网情、敌情。这形象地说明未来作战是立体作战、全维作战、一体作战,战争形态和作战样式变了,战场观必须跟着变。”
西部战区一下子砍掉了与联合作战指挥关联不大、作用发挥不明显的数十个指挥席位,同时对职能相近、任务交叉的席位果断“关停并转”,融合消化10余个席位。指挥席的“减法”做出了指挥效率的“加法”,情报预警、紧急出动等反应时间都比过去大幅缩短。
戎马鸣,金鼓震。改革之年,实战化训练的硝烟味越发浓烈,演兵场上,各部队打响新体制下的“首战”。
对比往年同类演习,中军帐中来自战区、身着各军种服装的指挥员坐镇指挥,指令少了“弯弯绕绕”。
变的是臂章、番号,不变的是实战化的硝烟;变的是指挥体制、隶属关系,不变的是能打胜仗的信念。
改革之年,全军将士枕戈待旦。各大战区相继组织远距离跨区机动演练,空军战鹰飞出第一岛链开展实战化训练,海军战舰劈波斩浪赴远海实兵实弹演练。
海外媒体以惊讶的目光注视着:“中国军队近几年训练强度世界罕见!”
(五)
这一年,好风凭借力。
1940年春天,爱国华侨领袖陈嘉庚率领南洋华侨考察团回国慰问抗日将士。在重庆,蒋介石用800元一桌的饭菜招待他,而到了延安,毛泽东则在土窑里请他吃2角钱一顿的客饭。事后,陈嘉庚深有感触:“800元的酒席,我实在咽不下去,2角钱的饭菜,我感到又甜又香。”从而他认定:“中国的希望在延安!”
毛泽东与陈嘉庚合影。
好风气,是我们的“传家宝”。改革,正是要让好风气好下去!
当下,官兵对改进作风最为期盼与关注。好风气的根基,是法治化。离开了法治化,一支军队武器装备再先进也不过是支现代化的“游击队”罢了!
一个现代化国家必然是法治国家,一支现代化军队必然是法治军队。此次改革,本身就是依法治军的生动实践。
依法治军、从严治军,从没有像今天这样地位之高、作用之著!改革进行了一年的时间,官兵如是反映。
从完善体制机制、健全监督监察体系入手,强化纪检、巡视、审计、司法监督的独立性、权威性,使监督职能更加明确、链条更加清晰,编密扎紧制度的笼子,努力铲除腐败滋生蔓延的土壤。
——打虎拍蝇继续重拳频出。
“不论什么人,不论其职务多高,只要触犯了党纪国法,都要受到严肃惩处。”因为军队是拿枪杆子的,绝不能有腐败分子的藏身之地。
军队正风反腐抓大不放小,坚持全覆盖无死角,保持高压态势,对一切违反党纪国法的行为严惩不贷、决不姑息,让歪风邪气无所遁形。
2016年10月,军委纪委向全军通报了10起典型违规违纪案例,有的因为用公车送家属孩子吃饭被通报,有的因为下部队喝酒被查处,有的因为发票报销把关不严被处分……
广大党员干部再次受到触动警醒:过去不算事的“小事”,现在就是违纪违规的大事,抓作风绝对不是一阵风、雷阵雨,不能存有任何侥幸心理和观望心态。
——我军历史上第一次实行派驻监督。
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抓住治权这个关键,组建新的军委纪委、军委政法委,调整组建军委审计署,构建起严密的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
2016年5月,中央军委采取单独派驻和综合派驻的方式,向军委机关各部门和战区派驻10个纪检组。这是习主席和中央军委在这轮国防和军队改革中做出的重要决策,也是重塑我军纪检监察体系的创新之举。
6月,为适应新体制新职能新使命,中央军委纪委依托军事综合信息网创建的“军委纪委网”(http://jl.jw),面向全军和武警部队正式上线运行。
……
这一系列措施,归根结底就是一个目的:强化监督。
——军队和武警部队全面停止有偿服务工作正式启动。
军队吃“皇粮”,应一心谋打赢,偏离“主业”祸患无穷。2016年3月,中央军委印发《关于军队和武警部队全面停止有偿服务活动的通知》,计划用3年左右时间,分步骤停止军队和武警部队一切有偿服务活动。
两个多月后,试点任务部署会议就召开。7个大单位、17个具体单位成为试点单位。空余房地产租赁、医疗、新闻出版、招待接待等一批重点项目纳入试点范畴。
目前,武警部队全面停止有偿服务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已停止医疗合作、房地产租赁、招待接待等项目1903个。
风气,最终将作用于军队的战斗力。曾横扫天下的八旗兵因风气问题,沦为一触即溃的疲敝之师,就是最好的教训。
抗日战争时期,新四军第3师副师长张爱萍在一次全师会操时迟到。会操完毕,他当众宣布:“张爱萍同志迟到4分钟,罚站10分钟。各单位自行带回,张爱萍原地罚站!”全场官兵起初闻之愕然,继而响起感动的掌声。
70多年后,我军站在改革强军的历史关头,熟悉的一幕再次呈现。
2016年4月初,北部战区机关办公楼前公示了联合作战值班上岗培训考核5大榜单。榜单上,包括数名将军在内的全体机关干部5项课目成绩和名次一目了然。
这次考核所有课目设置统一标准,笔试内容事先没有参考题,也未划定范围,拼的是军事素养和临机能力;3公里武装越野考核,几名正军职干部和普通机关干部同台比拼,没有半点照顾。
邓小平说过,军队要像军队的样子,军人要像军人的样子。无疑,改革正让从“关键少数”到普通一兵的每一名中国军人都更有“军人的样子”!
(六)
这一年,人的变化是最大的。
那天,第一次走进战区联指中心后,某局一位年轻干部就悄悄换了块电子手表。
结婚时妻子给他挑的那块时尚腕表,虽然外观“高大上”,却没有精细刻度。走进指挥中心,看到大屏幕上精确到秒的计时器,他很受触动:现在必须精确到分秒了!
换表容易,难的是“换脑”。
——思想观念在升级。
南部战区一位将军坦言,在战区新体制下筹划和推进联合作战,必须从“棋子”思维跨越到“棋局”思维。只知“棋子”不知“棋局”,一叶障目不见泰山,联合作战、联合训练就会年年都上“一年级”,总是在低层次徘徊。
东部战区一位参谋经历联合作战值班之后感慨:“请忘记我,记住我们!”
——工作模式在转变。
军委机关一位处长是“老机关”,上任不久却遇到了新考验:军委机关刚组建,事务扎堆而来,加之机关各部门都忙着建立新的工作机制,每天仅内部呈批件就要写不少。人手少了,工作多了。新体制下,原有工作模式已难以为继。很快,局办公会研究决定:所有不需要存档的事项,全部改为电话请示报告或当面研究讨论。
“件对件”改为“面对面”,不仅给大家减了负,还提高了工作效率。
——能力素质在升级。
某战区联合作战值班中,一名参谋判读卫星数据颇为吃力。因为过去只需考虑陆军装备、兵力等信息,如今要结合陆域、海域、空域等情报一同分析。而他曾是全军优秀参谋、原军区的情报判读高手。
学习,成为新组建部门官兵的一个高频词。
人是改革最大的动力,也是最大的变量。
这场改革,涉及面之广、之深、之远,完全配得上“史上最牛”。
改革越是触及深处,切中要害,痛感就会越强烈。无论是裁军30万人的“转身之痛”,还是适应新体制的“转型之痛”,无时不在考验着共和国军人的忠诚与境界。
一个清冷的凌晨,在一座军营里,上千名全副武装的官兵,向五星红旗敬礼,向所在的营盘告别。这天是2015年12月27日,陆军第27集团军从河北移防山西,最后一批人员装备离开驻地的日子。作为全军第一个因改革而进行部署调整的军级单位,他们告别的是相守了46年的驻地。
而有的人,则要与身上的军装永远作别。
然而,面对走、留、转隶的选择,许多人在征求意见表上写下了同一行字:服从组织安排!
若为小利计,何必披征衣。正是因为这样的大情怀、大担当,一批批战友纵有万般不舍,依然含泪说:转身,也是一种爱!
2016年,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期间安排大批干部转业的第一年,全军和武警部队共有5.8万名干部转业地方工作。
中央13号文件作出新的规定,明确“四个放宽”的指导意见:放宽安置地去向条件,放宽师职干部转业年龄条件,放宽自主择业军龄和职级条件,放宽在艰苦边远地区和特殊岗位服役干部到地级城市安置条件。
“地方绝不能另设接收条件、提高安置门槛”“把难办的事办成,把该办的事办好”“倒排工作计划,绝不能出现跨年度安置”“把军转安置作为领导班子及成员政绩考核”……部分省市领导就做好深化改革期间军转安置工作的讲话,让子弟兵感到温暖。
诚然,这是一次挥别昨日的华丽转身,更是一次超越自我的艰难转型,于个人、于国家、于军队皆如斯!
改革不只是一道“理论题”,更是一道“实践题”。这不平凡的一年,每一名中国军人都在用行动作答。
改革未有穷期,强军永远在路上。让我们共同见证亲历军改一代的热血担当,倾听向世界一流军队挺进的铿锵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