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许持有这个观点的人,并不清楚北京有超过1万平方公里的山区。平原地区的开发强度已经达到45%,这可是远远超过其他发达国家大城市的。
北京地形图
而且,北京原来以东西城为中心一圈圈对外发展的格局,也使得太多功能、人口集中在城六区,不能实现布局上的均衡分布。城六区内的过度集中,才是症结所在。
现在的北京,城六区面积为1368平方公里,仅占全市平原面积的21.4%,但却集中了全市60%的常住人口;人口密度为9375人/平方公里,高于纽约、伦敦、巴黎、东京等世界城市中心城的人口密度。
怎么破题?
北京市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北京方迪经济发展研究院首席专家赵弘的观点是,要去疏解城六区过度集中的功能,去优化城市空间结构布局,再加上发展足够强大的、以轨道交通为主导的公共交通体系。
奥运会后北京轨道交通的突飞猛进,大家都看得见。而优化城市空间布局这一点,北京已经开始做了。
无论是从北京的“十三五”规划中,还是从正在编制的新版城市总体规划中,都已经发出了很强烈的信号——功能和人口过于集中的中心城,要进行多方面的疏解;城六区以外的平原区新城、小城镇,要做好承接溢出功能、人口的准备。
通州正抓紧建设副中心
新城和一批重点产业功能区,将在未来5年一次次被强化。
也许有人会问,新城有用吗?您可以往12年前看。
在北京2004版总体规划中,设立了3个重点新城,分别是通州、顺义、亦庄。10年后,通州新城人口总量从42万增长到79万,顺义新城从41万增长到64万人,亦庄人口从20.6万增长到41万。
2004年北京的常住人口是1493万人,2014年是2152万人。新城聚集人口的速度,远远超过了北京整体水平。
这在全世界范围内,都是很成功的案例。最近一两年,首尔、东京、巴黎专家团队到访北京,总会提出来希望听北京介绍新城的规划建设经验。
“新城的规划和功能布局一定很有吸引力,才会引导人们离开老城区。”一位外籍专家说。
这样的迁移,您可以管它叫“疏解”,从另外一个角度,则是“均衡”。
第三,站高一点,多看看京津冀。
在对于近期热点的争论中,有人援引中国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理事会理事长、首席经济学家李铁的观点,说“特大城市限制人口,是开错了城市病的药方”。
长安街知事APP仔细阅读了报道原文,发现了更应该被注意的内容——大城市周边的中小城市发展,会大大缓解主城区的压力。
有一张图让人记忆深刻。根据NOAA官网提供的全球夜间灯光遥感数据,北京是在全球城市体系中是最为显眼的亮斑之一,这说明城市人口密度、城镇化、经济的空间集聚水平,可以用于粗略识别城市建成区的范围。
您会发现,根据亮斑面积排序后,北京与巴黎相当,略小于半径约40公里的伦敦,相比第一梯队半径大于50公里的纽约、东京和首尔,明显身量娇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