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中国新闻 > 正文

媒体三问山东疫苗案:谁在给疫苗贩子打掩护(3)

2016-04-06 08:29:50  中国青年网    参与评论()人

监管到底难在哪儿?

在采访中,不少业内人士表示,二类疫苗的市场混乱并非“一日之寒”,其中出问题的不仅有疫苗生产、批发、流通和销售环节,还包括处于终端的接种点、涉及到接种消费者的部门、企业以及学校。

由于二类疫苗为民众自愿、自费注射的疫苗,为了提高销量,部分药企销售企业及个人会采取和学校、企业合作,进行“强制销售”,即组织集体疫苗注射行为,其中就有可能存在权力寻租的空间。

一些业内人士向记者介绍,普遍存在的情况是,销售代表往往通过收取“回扣”,使得疾控中心从有利益关联的供应代理手中采购疫苗。更为严重的是,在部分省市,存在不具备资质的个人代理,通过与疾控中心的“关系”,以地方疾控中心的名义从药品批发企业抑或省级疾控中心购买疫苗,再进行二次销售。

疫苗流通环节的复杂多样使得监管难上加难。食药监总局药化监督司司长李国庆公开表示,长时间大量的疫苗流入非法渠道,监管部门没有及时发现,说明食品药品监管工作中存在漏洞。他表示,目前国内具有药品检查资质的不足500人,但药品生产企业有5000余家,40万家药品零售企业,监管存在人力不足、有盲区的情况。

此外,虽然疫苗在流通环节上出了问题,但是在源头上都是出自合法企业生产的合法产品,李国庆认为这也是导致疫苗非法流通难以监管的原因之一。李国庆称:“即使储存运输条件不够,接种效果不好,疫苗出现安全性问题的概率也较低,导致了这些问题隐藏时间长、相关部门难以及时发现。”

在此次的疫苗风波中,违法流通的疫苗不仅“出身清白”,而且部分还拥有合法的资质证明和销售票据,为疫苗贩子的违法行为提供便利和掩护。这也为非法疫苗的流通创造了便利。

业内人士建议,二类疫苗尽管采取市场定价,但是未来是否可以强制性采取与一类疫苗类似的流通环节,逐层销售,并且严格备案。疫苗买多少用多少都要严格登记,剩余疫苗是否可以统一回收,从而杜绝个人非法运营。

(责任编辑:陈倩 CN030)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