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中国新闻 > 正文

河南周口平坟后遗症:火葬场冷清棺材市场火热(3)

2016-04-05 07:28:09    新华网  参与评论()人

农村公益性公墓建设,在周口“平坟运动”中曾是与平坟相辅相成的政绩工程。平坟后,所有遗骸要入公墓,这才构成完整的殡葬环节。

2012年3月,周口市委、市政府发布了“1号文件”《关于进一步推进殡葬改革的实施意见》。要求用3年时间完成农村公益性公墓全覆盖;火化率100%;彻底遏制偷埋乱葬和骨灰二次装棺;不再出现新坟头,逐步取消旧坟头。

根据周口官方公布的数据,截至2012年7月,整个周口市建成了3132座农村公益性公墓,商水县有250座。

如今,这些公墓却成了最大的烂尾工程。

双龙湾公墓的宣传栏曾纪录:从2012年1月1日起,商水县乡财政3000万元用于公益性公墓建设。但郭岿说自己没拿到一分钱。动辄二、三十万元的公墓,都是村里自筹。

在这个国家级贫困县,这不是一件容易事。很多村直到现在还赊着建公墓的施工队的钱,有的施工队知道钱拿不到了,就直接把围墙给扒了。

轰轰烈烈的运动过后,政府部门沉默了,再未对公墓的处置问题出台任何政策。

“有一半的公墓就此消失了”,郭岿说,另一半,则公私不分,本该不收任何费用的公墓,发起了死人财。

剥洋葱走访了周口市下辖的沈丘、商水、扶沟、西华等县,发现收费的公益性公墓不在少数。收费的主体,有的是公家人,如村集体,有的是私人,比如村里找施工队建墓园,没钱给施工费,施工队就派人接管公墓,开始收费。

据调查,葬入公墓,要价五百到几千元不等。在扶沟县练寺镇,“天堂静园”墓地要价高达三千元。

在练寺镇河套村,被问及自己和家人将来是否会考虑葬在公墓时,68岁的魏爱云连忙摆了摆手,“哦哟,三千块钱一块碑,谁葬得起啊?”

魏爱云说,对于庄稼人来说,这就是全家一季麦子的收入,加上火化流程,比传统土葬花得更多。郭岿做过统计,整个商水县,最多时250座公墓,目前埋葬人数超过20人的公墓,不超过十家。

这些公墓,大多是在耕地上建设,建而不用,这在人均耕地面积仅为一亩的周口显得奢侈。

一些乡镇的公墓占地面积到了几十亩。如淮阳县城关镇“正寝园”,墓园面积达50亩,占了7户农民的地,无墓进驻,又铺了水泥,不能复耕。“说是节约耕地,实际上是浪费”,被占地的一位村民,指着墓园向记者抱怨。

就上述问题,剥洋葱曾多次联系周口市民政局,但相关人员均拒绝回应。

朱集村双龙湾公墓,南面和东面的墙已经被拆除,种上了麦子。
朱集村双龙湾公墓,南面和东面的墙已经被拆除,种上了麦子。

“殡仪馆烟囱都不冒烟了”

现在铺子里卖得最好的是大棺材,三千一副,每天都能有生意。卖得最差的是骨灰盒,“一年能卖两三个。”

4月3日,商水县殡仪馆,馆长胥建超坐着发了一天的呆。最近,有人开他的玩笑,说“哎呀怎么搞的?你们殡仪馆的烟囱都不冒烟了。”在周口,人们把“火化”叫做“爬烟囱”,在传统意义上,这不是一个好词。

殡仪馆业务量寥寥的情况,从平坟运动结束的2013年夏天开始。在那之前,“平坟运动”搞得热火朝天的时候,殡仪馆也曾火爆过。

按相关统计,当时,商水县殡仪馆每月的火化量达到三四百具,殡仪馆16辆车,每天进进出出。2012年商水县的汇报材料也称,截至当年的7月10日,全县火化率实现100%。运动结束后,火化率迅速回升。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