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我们需要回答的最重要的问题之一是,大脑结构的差异是否会影响儿童的认知能力。我们的研究在一定程度上验证了此前的观点,即家庭收入较高的儿童更能集中注意力、抑制不恰当的反应。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的塞思·波拉克(Seth Pollak)与麻省理工学院的约翰·加布里埃利(John Gabrieli)各自的研究也都表明,大脑结构(皮层体积或厚度)的差异或许可以解释,低收入家庭背景的青少年学业成绩为什么比其他人低15%~44%。
此类研究取得了引人注目的成果,但它们仍处于起步阶段,我们还需要继续寻找究竟是什么导致了SES和大脑发育的关联。是营养、邻居、学校质量、父母教养方式、家庭压力,还是这些因素的综合作用?我们是否可以确定,所有的这些差异都可以用后天的经历加以解释,还是遗传也在其中起到了作用?
目前的研究很难直接回答这些问题。不过,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的琼·卢比(Joan Luby)团队的最新研究表明,收入差距带来的生活压力和父母教养方式的不同,可以导致儿童大脑结构出现差异。在低收入家庭中,父母给孩子的支持较少,孩子也更容易产生敌对心理,这会导致负面结果——在该项研究中,就是使得海马体更小。而我们实验室则在考察,长期的压力、亲子间语言交流的不足能否在一定程度上解释这些发现。
另一个由来已久的问题是:贫穷的孩子在人生早期所经历的困难是可以追根溯源到胚胎时期,还是受到出生后家庭收入的影响?我们团队在近期发现,婴儿在出生后4天内的脑功能与其父母的收入和受教育程度无关,这也就证实了,SES通过后天经历来影响脑结构的发育。但是这项结果仍有待更多研究的佐证,因为我们研究中的样本仅包含了66个家庭。值得一提的是,一些研究团队已经发现,儿童在出生一年后才会出现显著的大脑结构和功能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