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外,审美的忽略,也起了很大的作用。“审美的维度向俊男靓女们倾斜,只要他有范儿,并且有着与传统观念里不一样的酷。比如,有位年轻人的“偶像”,背景基本是西方文化,但对于他的来历和价值取向,大家都不管,在乎的只是他表面的形象。”陈众议直言,这是一种很肤浅的审美取向,“这一课,我们可能要补,而且补起来会比较艰难。”
大众文化“中国式”资本化
“大众文化的产生、批评有着悠久的历史,我们在这方面也没有做好。”陈众议说,传统与经典和一般的消费文化是有区别的,而当下,经典在慢慢被遗忘,快餐的、给人以一时感官刺激的东西,反而正在填补经典的空缺。
“美国的大众文化消费轻车熟路,因为是以资本为核心,以自由经济为主导的,而我们虽然做的是市场经济,但我们的目标是发展生产力,最终实现共同富裕。”这里就有了一个矛盾。陈众议解释,“我们不能照搬美国的模式,他们是以利润为核心,包容性极大,只要能卖得出去、能赚到利润,一切都没有问题,因为这完全符合美国文化消费主义的战略。但是我们不一样,这样会把我们的整个价值体系瓦解掉,所以这确实是一个令人担忧的问题。”
■建言
用更好的艺术作品来铺路
全国政协委员、著名演员巩汉林在接受新文化记者采访时说,年轻偶像打开全新的追星格局,是值得点赞的好事,“时势造英雄,在互联网的时代,他们以这种方式出现,值得关注与鼓励。”
“但有一些演员红了之后,艺术创作就相对滞后了,所参与的活动与艺术也不相干了。”巩汉林说,他希望年轻偶像们能走得更远,“不要红了之后就没有积极的动向了,应该抓住机遇,创造更多更好的艺术作品。”
既要有主心骨,又要有包容
如何能让中国的“偶像制造”市场在未来的道路上走得更远、更健康?陈众议认为,“既要有主心骨,又要有包容,虽然在很多时候是个悖论。所以在这方面,我们有很多东西要学,尤其是从古希腊文艺复兴运动以来带来的经验。”
陈众议说,他在做这方面的研究时,经常会用很多方式去引导、呼吁,“但我们的分贝太低,很难影响绝大多数的青年受众,而微信、微博被大量的带有明显消费导向的公司所引领,所以我们很难影响他们。”
陈众议说,我们的传统文化,以及现在的主导思想,如何将市场经济、大众消费文化很好的结合起来,是一个特别大的课题,“我们既要有多样性,又要有一致性,又要很好的包容。”
新文化特派北京记者赵实文/图
■解读
从粉丝到经济有多远
谈及鹿晗那条超过1300万评论的微博,就不能忽视其背后的“粉丝经济”。
“粉丝经济”,广义上来讲是指互联网时代关注者(粉丝)与被关注者(偶像)之间经营性创收行为。
以90后为主题的粉丝群们,正在酝酿出一股特殊的经济效益,他们以网络为载体,让自己的偶像实现了一段又一段的传奇。
中国式粉丝经济的开端
2005年是中国式粉丝经济的元年,那一年湖南卫视的《超级女声》进行的如火如荼,李宇春、周笔畅、张靓颖、何洁等“超女”,成为内地第一批酝酿出粉丝经济的偶像。那一年,湖南卫视的观众投票机制,为几位“超女”积攒了大量的群众基础,一时间全民“超女”,其中最大的受益者李宇春,在之后的十年间一直盘踞女歌手收入排行榜前几名,这就是她海量且粘性极高的粉丝所贡献的。而这些粉丝不但为偶像个人贡献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还为《超级女声》这个节目在2006年、2007年带来了翻倍的广告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