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政务新闻 > 正文

算法也有价值观:我们最怕人被机器掌控

2017-12-30 18:06:12  一点资讯    参与评论()人

(来源标题:算法也有价值观:我们最怕人被机器掌控)

作者:刘晨

五年前,伴随着一种资讯新产品的诞生,有种说法开始在网上流行——“我们不生产信息,只做信息的搬运工”。大约在一年半之前,这个观点变成了“我们就是个邮局,发行什么样的杂志我们不管”。此后,它又逐步演变为“千人千面的推送信息模式没有价值观;网站也没有总编辑和编辑,一切靠算法决定”。

首先要解释一下,什么是算法?什么造就了千人千面的信息推送模式?

答案是这样的——以前,谁是头条、谁是二条由总编辑和编辑决定;现在,计算机会根据你的用户信息——比如地理位置、手机型号,以及在APP内的浏览、点击、分享、评论、搜索、订阅等行为,判断你喜欢什么不喜欢什么,然后推送相关信息。当对你的阅读了解的不够多时,就会根据其他人的数据,推送关注度最高的内容给你。

数据,是算法决定推荐什么内容的唯一依据。

如果只从效率上讲,这种模式的点击率(CTR)要高于编辑推荐。这就如同市场经济的效率高于计划经济一样。正如马云所言,这是一种更先进的生产资料、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组合。但也正因为算法如此超常的勤勉、理性,甚至冰冷,会导致三个陷阱的产生:

第一,“标题党”文章泛滥。

读某些客户端常有这样的体验:标题很精彩,但点开看了毫无信息量可言,甚至胡说八道、东拼西凑,感觉像吃了死苍蝇。之所以有这样的体验,是因为我们海量数据的运算是基于点击,有无穷多的用户是因为耸动的标题被吸引过去了,但看了以后立刻走人。虽然他个人的体验很不愉快,但这个点击行为留下来了,又被算法捕捉到,进而推送给别人。如此形成了恶性循环,越多的人被吸引,它也会给这个新闻更多的权重,更会被推荐开去,这严重影响了阅读的体验。

为了避免这个问题,有责任的人工智能公司不但要看点击量,还要根据很多其它指标,比如停留时长、转发分享、收藏评论等指标来确定文章的推荐权重。同样,我们还要看文章稿源的质量、看用户市场,来最终评定文章的质量。这样,才能避免我们阅读庸俗、低俗的内容出现——这就是人工干预算法的体现。

第二,低俗内容及情绪化内容泛滥。

与“标题党”泛滥的原因相同,人本身有窥伺和猎奇的欲望,所以,涉性、暴力、血腥、八卦的内容点击率自然高于其他文章。而算法也会将这种情形捕捉下来,进一步推给其它用户,于是造成低俗内容的泛滥。

情绪化内容的泛滥也是如此——比如中日钓鱼岛的矛盾,大多数中国人会同仇敌忾,民族主义情绪血脉偾张,这一类内容就会得到大量的点击;再比如说转基因案,实际上有不同观点鲜明对立。但由于民粹主义的盛行,有大量阴谋论,反转基因的观点在网上获得巨大的点击,如果仅仅基于网络点击,你会获得大量的关于反转基因的推荐文章,那些理性的科学家和政府在这方面澄清解释的文章,你根本看不到。

当然,社会情绪的诞生于传播有着更深层次的原因,公众往往在线下得不到出口,于是就在网上宣泄。而直接的结果是,在你的屏幕上显示的文章,基本上是非常大众化、口水化的、情绪化的,这不仅会让阅读者和社会变得更情绪化,也违背了互联网“平等和自由”的基本精神。

第三,让用户陷入“茧房”阅读——一叶障目、不见泰山。

在“千人千面”的算法阅读下,尤其是用户的兴趣图谱被绘制得越来越精细,我们可以敏锐地捕捉到用户非常细小的兴趣需求。但如果不能在人的共性阅读和个性阅读、人的时间敏感度、新闻和非时间敏感度信息之间,取得一个平衡的话,“信息茧房”就会形成。

如果回归信息的基本定义,应该是人们“应知、欲知而未知的东西”。算法能够满足欲知而未知,但无法满足应知而未知。于是很多重大的政治事件、影响国计民生的经济政策改变等,在手机屏幕上得不到权重和体现。久而久之,一个拥有几千万甚至上亿用户、承担着传播主流价值观的APP,就变成一个纯个人消遣的阅读器。

所以,让算法拥有价值观、有对善恶的基本判断,是这一类APP最应该做的事情。总编辑和编辑们要充分参与到算法的规则制定中,把人文情怀、媒体基因以及对用户、对内容消费的深刻洞察融入算法,这些反而能使算法更加闪亮。当然,在算法和媒体基因下,编辑与算法结合部的“甜蜜点”在哪里,仍需不懈探索。

我们处在一个技术迅猛发展的时代,对于技术未来的不可知性,人类一定要心怀谦卑。但同时,正是由于这种对技术的崇拜,我们更要特别当心被技术劫持。在我们看来,乔布斯和他的苹果,他真正的技术突破,其实并不是技术本身,而是基于他对人性、对人类的需求,以及对人们面对销售内容和习惯的深刻洞察,因此才有他的触屏和硬件软件合一的变革。而在不久前举行的第四届乌镇峰会上,乔布斯的继任者库克也表达这样的观点:我们不怕机器变得越来越像人,而是怕人变得越来越像机器。在这个算法掌控的时代,我们应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秉承人文的情怀,让冰冷的科技散发出人性的温度,真正让高科技来照亮我们的生活。

我们相信:只有让算法融入人文的情怀,肩负媒体的责任,才能使网民的阅读摆脱垃圾式毒瘾式的体验,从而进入真正的“价值阅读”。

另外非常值得重视的是,“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若要做到网络空间真正的清朗,对稿源的控制是最终手段。内容生产和内容分发是互为因果的——因为有了对低俗、谣言的消费市场,所以导致了很多自媒体生产这类内容;而在一些不负责任的平台上,因为算法的过度掌控,让这类内容又能获得大流量和可观补贴,促进了他们的生产动力。

近五年,也是自媒体疯狂增加的时期。2017年10月,微信上的自媒体号超过2800万个,一点号的数量也接近60万个。因为自媒体表述的灵动、审核的宽松,已经吸引了大量用户,甚至在舆论场上能与机构媒体分庭抗礼。所以,如何对自媒体进行引导非常关键。从以往的经验看:对敏感时政内容,应该由主流媒体垄断发声;对重要社会话题,应该对自媒体进行引导而非一味禁止;另外,要支持自媒体在长尾垂直领域——比如体育、教育、健康多发文章。这样才能达到“文态平衡”,就如同自然界的生态平衡一样。

1992年,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诞生之初,曾出现过不少问题。为了规范市场,国家一方面要制定规则,同时进行宏观调控。今天,算法和自媒体发展之初,也会产生问题,所样分发平台同样要进行深度调控。这是一条值得探索的长路,但我们相信:在这个新时代,“算法+编辑”、“科技+人工”的运营模式、以及“有趣、有料”但更要“有用、有品”的产品定位,会逐步成熟,保证高效率分发且拥有正确的价值观。

(责任编辑:刘敏丹 CN012)
关键词:算法

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