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政务新闻 > 正文

算法也有价值观:我们最怕人被机器掌控

2017-12-30 18:06:12  一点资讯    参与评论()人

(来源标题:算法也有价值观:我们最怕人被机器掌控)

作者:刘晨

五年前,伴随着一种资讯新产品的诞生,有种说法开始在网上流行——“我们不生产信息,只做信息的搬运工”。大约在一年半之前,这个观点变成了“我们就是个邮局,发行什么样的杂志我们不管”。此后,它又逐步演变为“千人千面的推送信息模式没有价值观;网站也没有总编辑和编辑,一切靠算法决定”。

首先要解释一下,什么是算法?什么造就了千人千面的信息推送模式?

答案是这样的——以前,谁是头条、谁是二条由总编辑和编辑决定;现在,计算机会根据你的用户信息——比如地理位置、手机型号,以及在APP内的浏览、点击、分享、评论、搜索、订阅等行为,判断你喜欢什么不喜欢什么,然后推送相关信息。当对你的阅读了解的不够多时,就会根据其他人的数据,推送关注度最高的内容给你。

数据,是算法决定推荐什么内容的唯一依据。

如果只从效率上讲,这种模式的点击率(CTR)要高于编辑推荐。这就如同市场经济的效率高于计划经济一样。正如马云所言,这是一种更先进的生产资料、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组合。但也正因为算法如此超常的勤勉、理性,甚至冰冷,会导致三个陷阱的产生:

第一,“标题党”文章泛滥。

读某些客户端常有这样的体验:标题很精彩,但点开看了毫无信息量可言,甚至胡说八道、东拼西凑,感觉像吃了死苍蝇。之所以有这样的体验,是因为我们海量数据的运算是基于点击,有无穷多的用户是因为耸动的标题被吸引过去了,但看了以后立刻走人。虽然他个人的体验很不愉快,但这个点击行为留下来了,又被算法捕捉到,进而推送给别人。如此形成了恶性循环,越多的人被吸引,它也会给这个新闻更多的权重,更会被推荐开去,这严重影响了阅读的体验。

为了避免这个问题,有责任的人工智能公司不但要看点击量,还要根据很多其它指标,比如停留时长、转发分享、收藏评论等指标来确定文章的推荐权重。同样,我们还要看文章稿源的质量、看用户市场,来最终评定文章的质量。这样,才能避免我们阅读庸俗、低俗的内容出现——这就是人工干预算法的体现。

关键词:算法

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