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政务新闻 > 正文

震撼!这群中国人,在荒原沙地造出世界最大人工氧吧

2017-08-07 11:01:56  现代快报全媒体    参与评论()人

这里,是中国北方的神秘氧吧。

这里,是世界最大的人工森林。

这里有112万亩林海,4.8亿棵树木,排起来可以绕地球12圈!

你难以想象,55年前,这里还是黄沙遮日、遍野荒芜的寥落之地。

因为清末的开围放垦加之山火不断,昔日康乾盛世水草丰美的皇家猎场从此沙土流失、林木殆尽……

你更难以想象,新中国成立后,接连三代人前赴后继,像"钉子"般扎根在这里,在短短的55年间,硬是在荒原沙地上,徒手种出百万亩森林!

这片创造传奇的土地,名字叫做"塞罕坝"!

300年变迁史背后,四大真相令人震撼。

震撼一:沙地边缘藏着一个梦幻天堂

夏日的塞罕坝,万物生长,五彩缤纷。

每走一步都是一个景,每一个画面都是一首诗。

清晨,可以在七星湖的雾色中,坐等日出东山;中午,可以在草原上,漫看云卷云舒;到了晚上,走上月亮山,于蔚蓝星空里,静观壮阔银河倾泻而下。

塞罕坝是金莲花的海洋。当地有一个传说,金星坠落凡间,碎了一地,变成了金莲花……

一日所见所闻,足令人惊叹天地之美,敬畏生态之灵。

或许,自然界这样的美景并不少见,但是塞罕坝今日的美,却并非大自然的馈赠,而是由人工创造、并交还给大自然的。

从卫星地图看去,塞罕坝的轮廓像一只展翅高飞的雄鹰。它的身体,是一片纯粹的绿,而它的身后,却是一片褐黄色。

这片褐黄色,就是浑善达克沙地,是中国的十大沙漠沙地之一,面积达5.2万平方千米。它与塞罕坝之间,隔着一条吐力根河,沿河两岸,一边是荒寂斑驳的沙地,一边是生机盎然的林海,对比何其鲜明!

震撼二:这里凝结了半个多世纪三代人的青春年华

300年前的塞罕坝,水草丰美、林海茫茫,是清代皇家猎苑"木兰围场"的重要组成部分,但从清末同治2年起,开围放垦,肆意砍伐,导致沙土流失,森林惨遭破坏。加上山火不断,千里松林荡然无存。

漫天的黄沙中,只留下一个王朝落寞的背影,和一个民族的悲怆与伤痛。

经历过这样的伤痛,才更加懂得这抹绿色的珍贵!

很多塞罕坝人,名字中都带有"林"字:孙有林、谷庆林、于瑞林、李大林……这些人,年龄平均在50岁左右。因为他们的父辈就是塞罕坝的第一代务林人,工作在这里,生活在这里,孩子诞生在这里,就指林为名。

1962年,为了阻止浑善达克沙地南侵,堵住北京的沙源,塞罕坝机械林场成立。在这荒原秃岭上,一下子集结了全国18个省市127名大中专毕业生,和200多名当地干部工人。他们的平均年龄不到24岁。

"当年风华正茂,献身塞罕坝上。此生没虚度,青山可标榜。"今年76岁的李秀珠,在1962年塞罕坝林场成立的时候就来到了林场,2001年退休。老人家亲自创作了这首《重阳赋》,献给自己奋斗了一生的塞罕坝。

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