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聚焦 > 正文

【中国梦•大国工匠篇】“石刻御医”陈卉丽:因为爱,所以守护“千手观音”

2017-11-17 13:57:11  中华网    参与评论()人

而2008年汶川地震发生后,时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单霁翔第一时间赶到重庆大足石刻,第一句话就是“我很担心千手观音”。冒着余震,爬上简易脚手架,陈卉丽陪同单霁翔等文物专家检查了“千手观音”等石刻文物的受损情况。陈卉丽指着“千手观音”前面的一块空地说:“当时就是在这里,单霁翔局长和我们一起探讨修复方案,后来决定拨款6000万保护千手观音。”这也凸显了大足石刻的重要价值和地位。

【中国梦•大国工匠篇】“石刻御医”陈卉丽:因为爱,所以守护“千手观音”

【中国梦•大国工匠篇】“石刻御医”陈卉丽:因为爱,所以守护“千手观音”

正因为如此,修复工作要慎重再慎重。为了“对症下药”,陈卉丽带领团队整天“泡”在修复现场和方案堆里,常常为了一个小细节而辗转难眠。仅填写的调查表就达到了1032张、35000个数据,手绘病害图297张,疾害矢量图335幅,拍摄现状照片20000余张,编制修复实施方案1066个。作为组长,我个人独立完成了千手观音造像80只手、20件法器的修复方案编制、本体修复和修复技术报告编写……

文化遗产价值中最根本的两条就是真实性和完整性,而“千手观音”保护难度很大。造像集彩绘、贴金、漆层、石质于一体,病害形式立体与平面交织,工艺(雕刻工艺、髹漆工艺、贴金工艺、彩绘工艺等)叠加,环境潮湿和酸雨都会对修复工作产生影响。而且,修复“千手观音”也没有什么案例可供参考。

正因为如此,修复工作前后耗时长达8年,仅前期勘察研究工作就涉及到12个子项,还将X射线探伤技术第一次运用于大型石窟寺文物千手观音造像的病害诊断。

接连克服三大困难,也从此落下了“病根”

在修复过程中,文物保护人员遇到了很多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

一是修复千手观音现场常常需要保持一种姿势。在石刻修复现场狭小的空间里,修复人员每天站在高高的脚手架,紧紧盯着石刻,小心翼翼地用手术刀和注射器修复着文物……就像手术台上拯救病患的医生,不敢有半点疏忽,因为文物的生命只有一次!陈卉丽和团队成员不得不克服冻疮、蚊虫叮咬、化学试剂过敏等身体上的折磨。由于修复工作的特殊性,需要长时间固定一种姿势,所以颈椎病和腰椎病也不可避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