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大学生身着学士服推介“学区房”。 韦亮 摄
学区房,难以告别的存在
清华毕业买不起旁边学区房,为什么还有那么多人上清华?针对此类问题,回答当然可以是“上清华并不是为了买学区房才去的”,但学区房高到“宇宙中心”价的确提出了一个严肃问题:学区房背后的教育资源严重不均。
学区房不只是高房价之痛,更是教育公平之痛。
4月底,北京市多个城区集中发布了2018年各区幼升小政策,其中,东城、海淀、丰台等城区都增加了关于“多校划片”政策的表述,“多校划片”入学渐成趋势。
所谓“多校划片”,就是一个小区对应多个小学初中,让买了学区房的家庭也不确定到底能上哪个学校,把学生入读小学初中由“一对一”变成“一对多”,用“电脑派位”分配学生入读的学校,由此消减学区房的优势,解决家长过分追捧学区房、中介大肆炒作的困境。
去年,某家长以530万元的价格,在北京西城区文昌胡同的深处一个杂草丛生的院子里,购买了11.4平方米的一个仅能放下一张床的屋子,为了孩子能就读北京实验二小,每平方米46万元的单价创下了学区房单价的纪录。
今年2月底,教育部在2018年中小学招生入学工作的通知中表示,在教育资源配置不够均衡、择校冲动强烈的地方,需积极推进“多校划片”政策。北京各区出台新政以打压学区房,新政如能推行并引发其他城市一致跟随,那么料想各地爆炒学区房热潮将大大降温,以往市场炒翻天的“天价”、“过道房”将彻底失去土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