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社会新闻 > 社会新闻更多页面 > 正文

山村教师坚守大山22年 贫困侗寨“飞出”30多个大学生

2018-04-24 21:01:06    中国青年网  参与评论()人

他说,让更多的孩子读书,尤其是让女孩子读书,从而飞出大山、改变命运,就是他从事教育的初心。

坚守大山志不移

吴浪正式成为代课老师时,上归里小学还是一所完小,从一年级到六年级共有97名学生、5位老师,他和父亲组成了“父子档”。

“父亲身体一直不好,1998年就申请病休,但因为人手紧张,他就一直顶着,直到2004年才正式退休。”吴浪说,当时学校条件艰苦,外来老师居无定所,洗衣服的水要走半个小时山路去挑,因此没人愿意过来。

但吴浪不管这些。他边教书边挨家挨户给村民做思想工作,一遍又一遍地宣传教育的重要性,力求让更多的孩子上学,摆脱贫困。而那时的吴浪,每月领着几十块钱的工资,拮据度日。

“2005年以后,村里有人出去打工,妻子也劝我一起出去,但我拒绝了。”吴浪说,“不能向钱看,而是要向前看。”

吴浪坚持留在村里教书,妻子只能一人外出务工补贴家用。

他更加用力用心教书,还兼做村里扫盲夜校的老师,用侗语和普通话“双语”教授妇女、老人读书识字。

2012年实施“撤点并校”政策后,上归里小学虽得以保留,但师生大量流失。学校从一所完小逐步变成了只有幼儿园和一、二两个年级三个班共39名学生的教学点,其他几位老师申请调走,学校成了他“一个人的学校”。

即使一个人也要把学校办下去!

下定决心的吴浪把在外打工的妻子叫回村里,他负责教学,妻子则负责给学生做饭。

“开始我不想回来,他说我们过去没有好好读书,不能让现在的孩子也像我们小时候一样吃没文化的亏。于是,我就回来了。”妻子杨胜云说。

回到村里,杨胜云义务为学生做了三年午餐。直到2015年,才正式拿到每月1200元的工资。

相关报道:

    关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