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社会新闻 > 社会新闻更多页面 > 正文

揭重庆抗癌厨房:哪怕省1块钱 家属也愿花在治病上

2018-02-03 12:12:35  华龙网    参与评论()人

浓白的鱼汤熬好后,张丽将饭盛好,准备去医院送饭。

由于医院床位紧张,叶兰欢被安排在六楼的走廊上,此时的她正在和老公视频聊天,笑得很灿烂,似乎一扫病房里的阴霾,看见母亲提着饭菜过来,她跟老公道了再见就挂掉了。

“又视频了?”“是啊,妈,他这会在休息。”

母女俩话着家常,张丽让女儿赶紧趁热喝汤,她乖巧地接过碗,开始喝起来,“我儿子也喜欢喝鱼汤。”叶兰欢突然有些失神。

提到儿子,她有点喝不下了,掏出羽绒外套里的手机,点进了QQ空间,像天下所有的妈妈一样,向我们晒起了自己的娃,“你看,这是去年过年我们一家四口的全家福,小家伙饭量好,长得好,大儿子最近不怎么爱吃饭,我老公就要假装凶他……”

一顿饭食不知味,张丽收拾好饭盒,轻声说,“我们就是在和阎王爷抢命。”才入院没几天,已经听到某某床的谁“走”了,某某床刚住进一个7岁的小女孩,情况不好,“每次心都会揪起来,只盼阎王爷找的永远不是我姑娘。”

一周后,我们再次见到叶兰欢时,她躺在床上,脸色蜡黄,笑容勉强,完全失去了上次的神采。“这才刚开始呢。”张丽站在一旁喃喃自语。隔壁床的老人做了一次化疗后因忍不了痛苦,央求医生将下一个疗程推迟。

离开医院时,张丽跟我们聊起了前一晚女儿的囊肿切除手术,似乎倾述能让她缓解自己的焦虑。

3个小时的手术,对守在门外的张丽来说,每分钟都是煎熬。她紧紧盯着门,来回在走廊上踱步,隔几分钟就要把耳朵贴在手术室门上,听听里面的声响,后来又到楼下家属等候区听广播,等到手术结束时,她的手脚都是冰冷的。医生说手术还算顺利,继续住院观察,张丽终于舒了口气。

“还要住多久的院?之后还会有手术安排吗?多久才能正常进食?”一连串问题涌到了张丽的喉咙口,可是看到医生疲惫的脸,她又咽下了。“听说那天一共有41台手术,我女儿正好是最后一台,我虽然脑子笨没读过书,也不想给医生添麻烦。”张丽叹了口气。

女儿刚做完手术没法进食,加上临近春节,肉菜都在涨价,张丽也歇了做饭的心思。一想到昨晚手术前医生问要不要镇痛泵缓解疼痛时,女儿一口拒绝,只因要多花600元,张丽就觉得心酸,她擦擦眼角,“日子还长着呢,每分钱都要精打细算,多节约一点,就是她的救命钱。”

和我们告别时,张丽突然拍了下脑门,从兜里摸出12块钱,托记者交给胡爷爷,“手术前做了顿饭,忘了给钱。你帮我给胡大爷说,等医生说她能吃东西了,我再去熬鱼汤。”

四、儿子一天不成家,她也一天不能撒手而去

一年来,很多病人家属都跟胡能志成了朋友。“还有人托我给她儿子找对象哩。”胡能志感叹道。

托胡能志找儿媳的,是55岁的刘凤。在胡能志眼里,刘凤是个苦命人。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来这做饭的绝大部分是病人家属,可刘凤不同,她自己就是一名癌症患者,宫颈癌三期。

揭重庆抗癌厨房:哪怕省1块钱 家属也愿花在治病上

病人家属正在制作抄手的肉馅。阿姨说,女儿最爱吃自己亲手做的抄手。记者刘嵩摄

她是去年12月来的,戴着毛线帽,气色不好,走路也很慢。她一个人做饭、熬药,做得最多的是炒胡萝卜。

热锅里倒下冷油,油开始冒烟了,扔下几颗干辣椒,随即倒下菜板上的胡萝卜片,瞬间,一道普通的素菜,也散发出诱人的香气。

辣的她不能吃,这是给儿子做的。胡萝卜最近打折,原来两块九一斤,最近才一块五,又有维生素,儿子经常耍手机,眼睛不好,听人说,多吃点维生素对视力好。刘凤囤了好几斤胡萝卜,准备慢慢吃。

偶尔她也会做鲫鱼汤,“鲫鱼不贵,也要适当补充营养。”怎么把钱用在“刀刃”上,是家庭主妇的必修课,刘凤显然很合格。

刘凤是广安邻水人,2014年左右随丈夫和儿子去广州打工。三年前,儿子听说邻居做服装生意赚了200多万,一时心痒痒,便辞去了电子厂技术部门的工作,找家里要钱投资,想着赚一笔。

结果事与愿违,由于没经验,投下去的近30万元全部打了水漂。雪上加霜,刘凤又被查出癌症,一家人商量了几夜,最后决定丈夫一个人留在广州打工挣医疗费,儿子则陪她到重庆治病。

说是陪她治病,刘凤反过来还要照顾儿子,儿子不会做饭,生意失败心情也不好,平常就是在医院耍手机,或者去网吧上网。

“现在的年轻人……”胡能志撇撇嘴,有些不平,刘凤忙说,“也怪我们,从小把他惯坏了,啥也不会,人又不聪明,不懂得人情世故,生意也做不好。”儿子34岁了还未成家,也是她的一块心病,她拉着胡能志念叨,“如果有合适的对象,千万帮忙留意。他以后找个工作,稳稳当当地上班,还是能养家糊口的。”

只有这一个儿子,不疼他能怎么办呢?得了这个病,只有慢慢治,儿子一天不成家,她也一天不能撒手而去。

刘凤想得很开,兴许,她还能熬到抱孙子的那一天呢?

五、年纪大了,确实也守不动了

抱上孙子,是支撑刘凤活下去的愿望。

胡能志有三个女儿一个儿子,六个孙子,算得上是儿孙满堂,“跟她比,我们很知足了。”

事实上,儿女们看他们老两口年纪大了,也开始发话,让他们别再守着这个厨房了。

“年纪大了,确实也守不动了,今年春节前,可能就要把房子退了。”胡能志环顾着屋内的家什,带着一丝不舍。不过让他略为安心的是,附近像他这样能借火做饭的还有好几家,都藏在小巷里。

按照他指点的方向,我们沿着一条曲曲折折的小路,爬坡上坎,穿行过一片老住宅区。隔着老远,就听到一片叮叮当当的锅碗瓢盆交响乐。四五个人簇拥在一个半露天的厨房里,呛人的油烟中,正在做饭的人手里不停,热情地向我们打招呼,“是来做饭的吗?老板不在,你直接买了来做,完了再给钱。”

有人匆匆拎着保温桶跟我们擦肩而过,想必记挂着病房里那等着吃饭的人。

这又是另一个故事了。

四方食事,不过一碗人间烟火。家常味道,藏着人们对生的眷恋。

(应受访对象要求,文中张丽和叶兰欢为化名)


(责任编辑:刘敏丹 CN012)
关键词:重庆抗癌厨房

相关报道:

    关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