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农村,我们经常能听到这样一句话:集体资产人人有份。可是,什么是集体资产,又是什么人有份呢?可能就有点说不明白了。实际上,集体资产大致可以分为三类,比如土地、厂房和其他非经营性资产。目前,全国农村集体资产总量规模庞大,各类账面资产3.1万亿元,大体上全国平均每个村是550多万元,东部地区的村有近千万元。这些资产如果不盘活整合,就难以发挥应有的作用;如果不尽早确权到户,就存在流失或者被贪占的危险。因此,2015年,国家在29个县、市、区开展了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试点,为期三年,到2017年底结束。那么,这项改革是如何推进的,又带来了什么样的变化呢?
赵修德今年65岁,从2000年以来,有15年的时间,他一直在上访。赵修德所在的东南村,是山东省昌乐县规模最大的城中村,也是出了名的乱村。因为城市的发展,到2006年,村里的所有耕地都被征用了,村办企业到2008年也全垮了。村里的资产去了哪里,一直没个说法,因此村民很不满意,多年上访。连续九年,这个村“两委”换届都无法进行,一到年底,村民就去干部家里堵他们。
农业部农村经济体制与经营管理司司长张红宇说:“(通过)东南村这个案例,说明改革开放这几十年下来,集体经济确确实实原来是留下一笔财产,而老百姓在这过程中感觉没有获得这种收入,当然心里就犯嘀咕。”
今年春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照例到基层调研,这次他去的是四川。2月12号上午,他来到成都市郫都区战旗村,看望经营当地特产——千层底布鞋的商户,还买了一双布鞋。随后,他和商户赖淑芳有几句对话很有意思。
央视网消息(焦点访谈):如果要梳理近一段时间的高频汉字,“新”字肯定名列前茅。新时代、新思想、新目标、新矛盾、新方略、新要求、新气象、新作为……在新时代,当然需要创新性的思想理论作为行动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