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社会新闻 > 社会新闻更多页面 > 正文

重庆一官员采用“先建后补”方式骗取财政补助资金

2018-01-19 09:15:41    中国青年网  参与评论()人

审计发现,巫溪县某乡镇曾实施了两个土地整理项目,一个是土地开发整理中心负责的土地开发整理项目,2009年8月开工,2011年8月竣工;另一个是农综办负责的中低产田改造项目,2011年11月开工,2012年5月竣工。

不同部门在同一地点建设土地整治项目,一个刚刚完工,另一个随即开工,会不会有弄虚作假顶替项目建设内容骗取财政资金的问题?为弄清真实情况,审计人员立即调取了两个项目的档案进行仔细审查。

通过查阅档案,审计人员发现,土地开发整理中心负责的项目,从实施方案、工程概算到招投标、竣工结算等资料都十分详实具体;而农综办负责的项目,档案资料仅有寥寥数页,建设内容与土地开发整理中心负责的项目基本一致,验收资料中的图片是模糊不清的复印件。

进一步核查发现,2010年9月,时任农综办主任郑承赞主持召开会议决定采用“先建后补”的方式将该项目交由该乡镇某项目承包业主实施,并在没有完工量、监理意见、造价核算等基础信息的情况下,就将财政资金拨付至该种粮大户的个人账户。

农综办负责的中低产田改造项目从立项、实施、验收到资金拨付,都不够规范,建设地点和内容与土地开发整理中心负责的项目高度重合,且实施时间接近。

问题疑点重重,审计人员决定到现场一探究竟。他们通过GPS获取坐标进行对比后发现,农综办负责项目新修的“耕作道”等内容与土地部门负责的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竣工图上的田间道等内容比对存在较多重合。经过一番追查,最终揭示了该项目承包业主骗取财政补助资金的违法事实。

既然工程没做,钱去了哪里?经查证发现,该种粮大户先后多次向郑承赞的个人账户存入钱款,郑承赞利用职务便利收受不当钱款的违纪问题线索也浮出水面。

审计署有关负责人介绍,在政策落实跟踪审计中,审计机关肩负着政策落实“督查员”的职责,对弄虚作假、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的基层腐败现象坚决查处,绝不姑息,为打通政策落实的“最后一公里”提供了可靠保障。记者 刘世昕

相关报道:

    关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