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社会新闻 > 社会新闻更多页面 > 正文

中国科学家阐述衰老速度差异之谜:延缓衰老,也不一定能延寿

2017-11-10 09:01:00    中国青年网  参与评论()人

对于新发现的衰老信号通路,该论文的第一作者尹江安博士做了一个绝佳的比喻。他表示,如果把人体比作一辆汽车,车辆的老化正如人体的衰老。

生命体如同一台被设定了报废期限的汽车,根据车载电脑主动发出的指令,这辆汽车每天它会老一点点。如果指令给得急切,车就“老”得快,会很快、很早出问题,需要大修,需要更换零件,甚至提前终止寿命。

蔡时青带领研究团队发现的延缓衰老机制,如同从车载电脑下手,让衰老指令给的少一些、慢一些,车辆就更长时间地保持良好状态,但报废期限不变。

健康衰老和中国脑计划

蒲慕明表示,蔡时青研究组的研究成果跟健康脑的目标是极为密切的。要实现2030年健康中国的目标,全社会老年人的健康非常重要。这也是目前人们面临的最严重问题之一。

很多老年病,比如阿尔茨海默病、帕金森病,都是衰老导致的疾病。过去几十年中,人们都想找到治疗的方法,世界各大药厂投入数千亿美元进行相关药物的研发,但到现在都没有一个真正能够用于治疗的药物。

蒲慕明说,人们现在普遍的看法是,对于衰老带来的神经退行性疾病,最好的干预方法就是延缓衰老。比如,现在85岁以上的老人,根据统计,大概三分之一的人会患老年痴呆。假如我们能把老年痴呆的发病时间推迟到95岁,那么因此而失能的老人就很少了。因为人类的寿命是有限制的,随着年龄的增长,死亡率会有变化。95岁以后,人类的死亡率会大大增加。

蔡时青研究组发现的这套衰老控制机制虽然是在线虫身上,但由于进化上的保守性,很多生物可能都是同样的或相似的机制。

基因难以被改变,但神经肽的量或许可以通过某种药物来减少或抑制,让衰老的速度慢下来。

如果衰老可以被减缓,那么死亡还会发生吗?

蒲慕明认为,死亡不可避免,这是进化决定的。死亡是由多基因、多因素造成的系统性崩溃,衰老虽然被延缓,但生命还是有终点。

蒲慕明强调,“我们不能改变死亡,但是如果可以延缓衰老,就可以改善他的生活质量,尽可能让他健康地衰老,这是老龄化社会应该努力的方向。”

早在2014年3月12日,蔡时青研究组就在《神经科学杂志》上发表论文,基于让线虫节食的实验数据,提出假说:长寿与衰老无必然联系。延长寿命,也不一定能够延缓动物的行为退化。

关键词:衰老遗传机制

相关报道: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