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社会新闻 > 社会新闻更多页面 > 正文

报告文学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

2017-09-21 07:47:30    中国经济网  参与评论()人

  事实上,一个社会的正能量,从来不止是由那些“正面报告文学”来提供。只有让各种力量都有足够的空间释放,才有足够的宽度和深度来承载一个伟大的时代,这样的文学生态,正是多元的、健康的、生机勃勃的。

  朝花周刊:当下报告文学发展的症结问题在哪里?

  陈启文:症结主要不在于呈现内容的开拓、传播方式的转变和创作模式的更新等方面,而恰恰在于没有“问题”。面对各种社会问题、生存问题,一些报告文学写作者做出了“识时务”的聪明选择,或逃避现实,或曲意逢迎。报告文学一旦没有了真相,没有了审视,没有了追问,没有了思辨,没有了批判,又怎能不被社会冷落和读者抛弃呢?其实不是社会冷落了你,而是你对社会漠不关心;不是读者抛弃了你,而是你先抛弃了读者,抛弃了自己的灵魂。

  只有追寻、揭示真相,报告文学才有直抵灵魂的真实力量

  朝花周刊:有人说“抓住题材就抓住了报告文学创作的一半”,还有人强调“报告文学三分在写七分在跑”,在您看来,“抓功”“跑功”“写功”,三者关系如何平衡?

  陈启文:无论发现和捕捉题材的“抓功”,还是调查采访的“跑功”,还有驾驭文本的“写功”,皆为报告文学写作的基本功,三功缺一不可,密不可分,很难说哪一功更重要。

  怎样平衡处理?就我个人创作实践看,在很长时间里我一直是个职业虚构者,一个所谓的纯文学写作者。但在我从不惑走向知天命之际,有越来越多东西逼着我去直面绝对不能虚构的现实。从“谁在养活中国”的吃饭问题到水危机,当我眼睁睁看着离我最近的洞庭湖正在干涸,离我最近的一条大河正在散发出刺鼻的味道,我实在难以袖手旁观。所谓“抓功”,绝非为题材而题材,主要还取决于你对某一社会问题、生存问题的关注程度,这是自觉的选择,甚至是下意识的选择。

  所谓“跑功”,说穿了就是追寻真相的过程。对于报告文学及所有非虚构类文体,真实性是其文体存立之根本。丁晓原先生认为,“基于非虚构的现实品格,是报告文学文体的核心价值,是报告文学之谓报告文学的文体支撑”。而真相或真实性是有层次的,一方面它必须保证客观事实的真实,一方面它还必须有作者真诚的精神参与,即主观的真实。

相关报道:

    关闭
     

    为您推荐:

    金融全球化面临新挑战

    2017-09-20 09:3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