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社会新闻 > 社会新闻更多页面 > 正文

耕海牧渔 唱响蓝色“牧歌”

2017-09-12 07:02:22    中国经济网  参与评论()人

构建“蓝色粮仓”

海洋牧场已成为当地海洋经济新的增长点,直接带动水产苗种培育、水产品精深加工、休闲渔业等多领域发展,实现了海洋一二三产业的融合

海洋牧场建设过程中,除了投放人工鱼礁,山东省还在浅海养殖技术和模式上大胆创新,在桑沟湾海域探索实施了“721”生态立体养殖模式,亩产经济效益增加2.5倍以上。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首席科学家王印庚说,“721”生态立体养殖模式,就是7份藻类、2份贝类和1份鱼类,上层养海带等藻类,中间养贝类,底层养鱼类,形成立体、循环式养殖模式。藻类的净化功能、为鱼类提供饵料的功能十分突出。桑沟湾海域的多营养层次生态养殖模式年固碳量在11万吨以上,这相当于在陆地上植树造林15万公顷。

按照这个比例算下来,山东省1.95万公顷海洋牧场每年可通过藻类、贝类增殖等方式吸收大气和海洋中的碳约49.92万吨,相当于减排二氧化碳183.04万吨,造林20.8万公顷。

同时,附着和聚集的生物具有很强的固碳能力,按照碳汇渔业的原理,通过海洋牧场“播种”“收获”式的“放牧”,可从海水中移除大量碳、氮、磷元素,有效降低赤潮等因海水富营养化导致的自然灾害发生率。

海洋牧场建设不仅改善了生态环境,而且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在我国沿海很多地区,海洋牧场已成为当地海洋经济新的增长点,直接带动水产苗种培育、水产品精深加工、休闲渔业等多领域发展,实现了海洋一二三产业的融合。

据调查,经济型人工鱼礁每亩海域平均年直接收入可达7600元,海参等海珍品稍作加工,亩均收入10240元,纯收入9310元。山东省创建的首批休闲海钓基地,每年可带动社会就业上万人,人工鱼礁与海上观光旅游、休闲海钓等相结合已经成为一种新兴休闲业态受到了消费者的青睐。

“既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海洋牧场的推进,显然符合这一理念。据专家测算,目前,我国已建成的海洋牧场每年可产生直接经济效益319亿元、生态效益604亿元,年固碳量19.4万吨,削减氮16844吨、磷1684吨。另据统计,通过海洋牧场与海上观光旅游、休闲海钓等相结合,年可接纳游客超过1600万人次。

驶向深远海

离岸海洋牧场大型平台等装备的使用,使我国海水养殖区域从近海向远海大大延伸,海洋渔业空间得到拓展,为向海洋要粮食要食物提供了技术能力支撑,使建成高水平的“海上粮仓”成为可能

相关报道: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