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社会新闻 > 社会新闻更多页面 > 正文

经济日报:炼就“火眼金睛” 辨识真假重组

2017-09-07 07:02:03    中国经济网  参与评论()人

比如,在上述案例中,其标的存货余额高达4亿元,占资产总额的60%,涉及几百万株兰花,且不同品种之间的价格差异巨大。无论是投资者还是专业会计师,都缺乏分清所有兰花品种的专业能力,对存货价值的确认比较困难。

三看标的盈利能力。对企业而言,市场变幻莫测,投资者千万不能被重组标的超高的盈利能力或“亮眼”的业绩承诺所蒙蔽。

这一点从上述案例的重组报告书中也可见端倪。该报告显示,与上一年度相比,主要兰花品种单价出现腰斩的迹象,且处于继续下滑态势,但销售数量却未见大幅提高。在这种情况下,标的公司作为传统农业企业增值率还高达90%以上,并且承诺每年1亿元的业绩、10%以上的增幅,这不能不让人心生怀疑。

四看标的财务数据。关键财务数据是上市公司并购重组中“做手脚”的高发区域,其专业性、复杂性和合理性尤其值得广大投资者关注和警惕。

在上述案例中,根据重组报告书的披露,标的公司近两年又一期的营业收入与应收账款微幅增长,应付账款却急速下降,最近一期的应付账款余额竟为零,同时长期借款增长翻番,导致公司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持续下滑,最近一期为净流出,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却有增长态势。上述略显诡异的财务数据不禁让人心生疑窦:公司在营业收入微幅增长的情况下,却越来越缺钱,不惜大额举债,这是否符合商业逻辑?

辨别上市公司重组陷阱除了“四看”之外,对广大中小投资者而言,解读重组方案最快捷高效的途径就是及时关注并仔细阅读交易所的问询函,风险较低的方案通常问题较少,风险较高的方案其问询函往往问题很多。看到这种问询函,投资者就需要擦亮双眼,好好琢磨复牌后是用手投票还是用脚投票了。(原文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温济聪)

相关报道: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