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社会新闻 > 正文

抗战老兵为战友守墓30多年 只为一起许下的诺言!(1)

2017-01-12 16:48:46  今日头条    参与评论()人

在安徽省固镇县,一个名为清凉村的普通的村落旁边,有这样的一座很特殊的陵园。它不在民政部的“正册”里,114查号台也查不到它,邮局的邮差也从来没有来过这。甚至连周围的村民都根本不知道,这座陵园到底是谁修建起来的,到底是为什么谁修建的。

抗战老兵为战友守墓30多年,只为当时一起许下的诺言,感动中国

可是有一点大家都知道,在这座略显荒凉的陵园里,除了大大小小整齐排列的23块墓碑之外,还有一个他们不认识的老人,他的名字叫欧兴田,已经在2016年3月6日去世。他曾经历任中央军委青年部干事,中央第一炮兵学校行政科长,属上校军衔,享受师级退休干部待遇。

可是30年来这位老人却一直独自枯守在陵园里,很长的一段时间,他甚至一直住在一个几平米见方的小草棚子里面,粗茶淡饭,生活极尽俭朴。也很少有人看到他外出和别人交流。只有当人问起墓碑上那些名字的时候,他才会突然兴奋起来,滔滔不绝的给人们讲起每一个名字背后的故事。这座陵园是这位老人一草一木,一砖一瓦,一个人修建起来的。

30年间,欧兴田将寻找到的23座烈士坟墓陆续迁入自己一个人修建的陵园中。每座坟上都有几百字的碑文。每个字都是他一笔一划刻出来的。其中12米的碑廊刻着2400多个烈士的名字,很多人无法理解这个享受师级离休干部待遇的老人,为何清福不享,把一生的积蓄都花在这上面。

让欧兴田做出这一切的,是发生在70年前的那场战争。1937年,卢沟桥事变爆发,日军开始全面侵华,1939年,在中共革命学校学习,向往上阵杀敌的欧兴田决定参军入伍。在学下一间破旧的教室里,他和其他8位同学自发成立了尖刀班。9个人誓言抗日,并作出了一个特殊的承诺。

欧兴田说:当时我们几个人都在一块,第一条来说谁要打死了在战场上,谁就得,一个人把他的尸首给他掩埋掉。活着的照顾死者的家庭。第二条,我们的生死都是表明的,一直抗战到底,不怕死,打死拉倒,打死这是我们情愿的。我们愿意为国效劳。

1939年8月,欧兴田被编入新四军第四师第九旅。凭借着一首好字和不错的文笔,他迅速被提拔重用,成为师长张爱萍的文书。1941年日军发起大规模的“扫荡”“清乡”运动,大举进攻豫皖苏抗日根据地。位于沱河之滨的清凉集一带,成了淮北通往抗日根据地的重要门户。

1941年11月,欧兴田随部转战清凉集,负责把手要道阻断日军。一天,欧兴田所在部队两个连60于人与日军300多人在沱河岸边的一条狭窄山谷突然遭遇。

60多名新四军将士与日军厮杀了整整一天,300多日军死伤过半,黄昏时分,随着后援日军的不断包抄。幸存30余名将士开始在连长的掩护下向河对岸撤离。然后刚刚撤到河中间,他们就遭到了敌人炮火的猛烈攻击。

据欧兴田回忆:日本鬼子整个就冲上来了,那个机枪炮一突突,你这二三十人毕竟往河里头,你哪跑掉去,就跑不掉了。跑不掉最后这两个人在这个河滩上,河沿上就说,水淀子上,那个日本人就抱着个机枪,哪一个人身上都打的有几百发子弹,那个残忍的日本人就是这样的,他搞了一天折腾他那样,他损失这么大,在他来说就恨了,每一个人身上都中几百发子弹,加上这30多个人用枪炮打,那河,趟水的地方只有20米,哪里跑。

此时,一河之隔负责保卫旅部的欧兴田由于弹药缺乏,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对岸发生的一切。面对瞬间染红的沱河水,不大的旅部里哭声一片。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