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社会新闻 > 正文

江西一水库发现“佛头”造像 引来国家考古队

2017-01-12 10:30:07  大众网    参与评论()人

因为改造溢洪道,位于南城县的洪门水库把水位降至近20年来最低,沉入水中近60年的古镇部分遗迹露出水面,引起国家文物局的关注。近日,国家文物局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专业考古队来到南城,对洪门水库摩崖造像周围水域进行水下考古探测。

部分古迹重见天日

去年11月初,洪门水库因溢洪道闸门改造,需要开闸放水,水位下降了10余米,为20余年来最低水位。没想到,随着水位下降,被水淹了近60年,有着千年历史的古镇部分遗迹露出水面,其镇内的部分佛像、圣旨牌坊等古迹重见天日。省文博专家介绍,此次发现的圣旨牌坊的出水位置距离佛头较远,部分石雕已由县博物馆保存,下面还有“节孝”碑文。

露出水面的佛头遗迹

露出水面的佛头遗迹

12月1日,国家文物局、国家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故宫博物院等专家一行来到洪门水库,就实施保护的具体措施展开讨论,并明确了下一步工作目标和任务。抚州市文物博物管理所工作人员向记者证实,文物管理部门的确在洪门水库发现了摩崖造像,国家文物局上周已派出水下考古专业人员到现场,准备进行水下探摸。至于摩崖是哪个朝代,以及其价值如何,有待进一步研究考证。

其实早在2007年,南城县就在城郊凤凰山发现两处尘封多年的摩崖石刻。据文博专家初步考证,它们是典型的明代摩崖石刻。

发掘水下摩崖造像

据悉,1月6日,国家文物局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专业考古队一行30人抵达南城县,开始对南城洪门水库摩崖造像周围水域古迹进行水下探摸。他们携带先进的设备,将在水下进行为期10天考古勘探作业等,旨在探查其水下的文物、古迹等。

考古人员在对露出水面的佛头进行拍摄

考古人员在对露出水面的佛头进行拍摄

据了解,考古工作者将通过旁扫声呐、多波速测深声呐等设备,对洪门水库摩崖造像所在水域进行仪器探测,获得摩崖造像所在水域水文、地理等基础数据信息以及摩崖造像水下部分的探测图像,根据仪器探测的结果安排水下队员下水对摩崖造像水下部分进行调查,视能见度情况对水下遗存开展影像记录和提取工作,摸清水下遗存的类型、保存状况等,提取水下文化遗存相关信息资料,并进行初步评估,为进一步水下考古调查保护工作提供依据和参考。

考古人员在进行水下考古探测工作

考古人员在进行水下考古探测工作

据介绍,洪门水库的水下勘探工作将持续到15日。

保护库区文化古迹

洪门水库又名醉仙湖,始建于1958年,湖区大小岛屿1086个。修建水库时,位于库区的硝石镇及63个自然村被水淹没。据当地文化部门介绍,硝石原名峭石,从公元前202年开始,南城县在此设置县衙,长达483年。硝石镇为该县当时最大的集镇、码头之一,是赣东通往闽西的交通要冲,为南城、黎川、资溪三县乃至闽西邻县贸易集散地。

露出水面的佛头遗迹

露出水面的佛头遗迹

洪门水库水下发现古镇遗迹一事被传开后,前来洪门水库旅游观光的游客络绎不绝。每天都有两三百人,这其中,许多人想看的是那长年淹没于水下的硝石古镇。

露出水面的佛头遗迹

露出水面的佛头遗迹

“摄影爱好者急剧增多,一些不具备载客条件的渔船、农用船等船舶频繁出入库区。”据介绍,为了保护水下文化古迹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等相关法律规定,为保护洪门水库水下古迹遗址,该县划定了两块文化古迹保护区,未经相关部门批准,任何人员不得入内,违者将按照相关法律法规严肃处理。

考古人员在观察打捞上来的物品

考古人员在观察打捞上来的物品

(责任编辑:周晶晶 CN032)
关键词:水库佛头考古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