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中国新闻 > 正文

致远舰水下考古成果发布:提取文物200余件(组图)(1)

2016-12-30 09:42:55  央广网    参与评论()人

原标题:致远舰水下考古成果发布:舰体损毁严重提取文物200余件

央广网北京12月30日消息(记者丁飞)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电影《甲午风云》中,邓世昌的一句“撞沉吉野”,让我们始终铭记那段悲怆屈辱的历史,更让我们无法忘记葬身海底的致远舰。

今年10月,历时三年的辽宁省“丹东一号”沉舰,也就是致远舰水下考古调查项目结束。昨天下午,国家文物局正式发布项目成果。经水下考古确认,致远舰残余部分在海底淤泥中保存状况较好,舰体损毁相当严重。

刚出水的“致远”餐盘,型制为宽平沿,浅弧腹、盘心平、圈足。盘心有篆书“致远”二字,外圈为字母,上半圈为“CHIH YüAN”(致远威妥玛拼音),下半圈为英文“THE IMPERIAL CHINESE NAVY”,组合成一个圆形徽标。

1894年9月17日,辽宁丹东大东沟海域,中日舰队狭路相逢展开激战。北洋海军致远、经远、超勇、扬威四艘战舰沉没。其中,致远号在弹药将尽且遭受重创后,由管带邓世昌下令冲向日本舰队的主力舰吉野号,后不幸被敌鱼雷击中沉没,全舰官兵246人为国殉难。

100多年后,人们在丹东黄海海域发现一艘钢铁沉船,命名为“丹东一号”。从2013年11月至2016年10月,经过长达三年的水下考古,多处重要遗物显示,它就是当年沉没的致远舰。项目领队周春水说,沉船残余部分在海底淤泥中保存较好,这或许得益于舰体外壳钢板强度较高。但可惜,舰体已损毁相当严重。

周春水说:“整体来看,致远舰破坏比较严重。按原样来说,它的舰体应该有8米高度,但现在只保留了2.5米的高度。长度应该有71米,但水下发现只有61米。”

经水下考古调查确认,“丹东一号”(致远舰)遗址位于辽宁省丹东市东港西南约50多公里的海域,距离最近的大鹿岛约20公里。舰体已经完全掩埋于海床淤泥之下,埋藏方向为西南-东北走向。

船在海底,考古队员需要一次次地潜入水下进行探摸、测量、拍照和取样。沉船所在海域条件恶劣,风力强劲,潮急浪大,海水温度最低时只有4度,这给水下考古队员作业带来了极大的困难。

周春水说,考古队不到20人,每天一人潜2次,每次约50分钟。“我原先以为这个舰可能是露在海床上,人只要找到它,马上就可以进去清楚地作业。其实不是,它完全埋在泥下面。我以前在菲律宾也做过二战军舰的水下考古,那时你完全可以游进去。致远舰是被泥沙埋住的,所以先得找方向。从工作量来讲,不可能把沙子抽完,必须先找一个点,去做这个事情。”

藏于水下的沉船见证着当年海战的惨烈:在清理过程中,穹甲板以上船体部位荡然无存。舰体的绝大部分区域发现有火烧的痕迹,从周边抛撒的钢板、木质船板、锅炉零件等物品,可推测发生过剧烈爆炸。

考古队在三年里共发现(提取)文物200多件,大多是船体构件、船员生活用品及武器配件,其中包括盘心有“致远”二字的餐盘、铜加特林机枪、57毫米哈乞开司炮的肩托和炮弹壳,还有一个单筒望远镜,物镜上刻有致远舰大副陈金揆的英文名字。大副是致远舰上官职仅次于舰长邓世昌的重要人物。这也成为证实沉船身份的又一有利物证。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