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媒体报道,一位北大经济学教授的网络专栏,拥有超过17万付费订阅者,价值近3500万元。无独有偶,某投资人开设的专栏,订阅超过17万,某科学作家开设的专栏,人数也超过12万。凡此种种,不一而足,付费学习成为了当下消费的一种新形式、新内容。
消费者为获得知识而支付费用,其成因是多方面的。随着中国经济持续发展,个人收入不断上涨,中国人的消费升级正悄悄地发生,其累积效应正越来越显现,从物质消费几乎一统天下,更多地转向精神享受,是一个重大变化趋势,在这个潮流中,知识消费应运而生。现在每年毕业的大学生有将近800万,总数相当可观。良好的受教育程度为民众持续学习提供了能力基础和心理习惯,知识消费水涨船高。
因为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出校门没几年,就会感觉到知识开始老化。为适应生活或工作需要,学习成为“必需品”。即便工作上能够应对,生活中因为各种新技术的运用和新工具的投入市场,个人也迫切需要借助不同渠道或载体重新学习,来跟上社会发展的步伐。
互联网为这些学习需求提供了技术条件。无远不届的网络,让素未谋面的知识提供者和知识接受者实现了远距离接触,通过把分散的需求集中起来,实现了有限支出下知识消费的高性价比。通常200元左右的一年付费,就可以把原本碎片化的时间利用起来,如此“价廉物美”,何乐而不为?加上信息处理的智能水平不断提高,对人类已有知识进行切割、整理、打包之后,定向销售,已然成为一个新的行业,各种知识加工和销售专家及其背后的技术支持越趋完善,进一步驱动了付费购买知识的市场成熟。
所有这些主客观变化,最后促成个人对知识或者教育的非功利态度。既不同于学历教育,知识消费不是为了诸如文凭等外部需求,而是为了自己个人喜好,也不同于在职培训等,不用服从功利性目的。只要个人有兴趣,想学什么就学什么。随着知识消费成为风气,全社会于不知不觉中,已开始“为学习而学习”,向学习的本真回归。这样的学习,更加轻松、更加自由、更加符合学习本意,因为它是完全为着个人提高内在修养、实现自身发展而开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