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在线报道(记者 李晋):每年9月是中国的质量月。近日,中国政府发布了一份有关开展质量提升行动的文件,将质量强国战略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计划到2020年,建设质量强国取得明显成效,质量总体水平显著提升。
这份文件的目标是,到2020年,中国供给质量明显改善,供给体系更有效率,建设质量强国取得明显成效,质量总体水平显著提升,质量对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和促进经济发展的贡献进一步增强,更好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升级的消费需求。文件在主攻方向上瞄准了产品、工程、服务三大质量,细化成8个重点领域:包括农产品食品药品、消费品、装备制造、原材料、建设工程、服务业、社会治理和公共服务、对外贸易等老百姓关注的热点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文件还提出了提升质量的七大主要举措,包括质量攻关、质量标准、质量创新、质量管理、质量监管、质量品牌、质量共治等。
中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局长支树平13日在国新办举行的发布会上表示,提升质量不仅是中国转型升级发展的一个重要突破口和抓手,也是改善供给结构、满足人民群众消费需求的一个战略举措。支树平说:“《指导意见》红头文件开宗明义开头就是这个,我们就是要通过改善供给质量,提升质量水平,打造’中国制造’物美价廉的金字招牌,不仅满足国内消费需求,而且也能得到更多国外消费者的青睐,更高更深融入全球供给体系。”
作为质量提升的重要手段,文件明确规定要继续加强打击侵犯知识产权和假冒伪劣工作,健全打击假冒伪劣的长效机制。支树平说,除了查办质量违法案件,中国质检部门一直强调重点地区的集中整治:“如果有些地方某个产业产品比较集中,假冒伪劣产品比较多,我们就对其亮黄牌,集中整治。这些年大约对350多个地区我们进行了集中整治,倒逼质量提升。还有是我们抓住重点领域,这几年我们抓电商质量提升,抓进出口质量监管,这方面也查办了一些大案要案。”
支树平说,对批次性存在安全风险的产品,通过修理、更换、退货再到消除安全隐患的召回,近年来中国一直在加大力度。以汽车为例,缺陷汽车刚开始召回的时候每年几十万辆,但从2013年《缺陷汽车产品召回管理条例》实施以来,每年都召回500万辆以上,2016年达到1133万辆。下一步,中国还将保持这样严查、严管的势头,扩大召回的范围,提升召回的能力,筑起安全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