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滚动 > 正文

【砥砺奋进的五年·我的故事】怒江大峡谷中最后的溜索人

2017-09-12 07:48:31    央广网  参与评论()人

央广网北京9月12日消息(记者李腾飞)据中国之声《新闻和报纸摘要》报道,雨季的怒江咆哮汹涌,云南省泸水市六库镇双米地村辣子咪位于江东岸的山坡上,全村有40多户傈僳族人家。十多年前,辣子咪钢绳溜索建成,村民靠着这对长近两百米、高几十米的溜索来往两岸。柴米油盐、牲畜粮食,所有的一切也都跟着村民颤颤悠悠从江上划过。17-9-12 新闻和报纸摘要全文>>>

怒江傈僳族自治州山区面积超过98%,境内南北走向依次分布着担当力卡山、独龙江、高黎贡山、怒江、碧罗雪山、澜沧江、云岭,构成“四山夹三江”的高山峡谷地貌。因群山横亘,江河交错,人们饱受“行路难、过江难”的苦楚,甚至要付出生命的代价。

辣子咪村民小组村民褚四华:我大哥和兄弟就是那样死的,那时候铁索上面有刺,溜不了,就划船。水太大,我一个人浮出来了,他们俩一起死了。

2011年,怒江群众“过江难、出行难”的问题引起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交通运输部调研后明确对怒江、澜沧江上的42对溜索实施“溜索改桥”项目。

怒江州地方公路管理处办公室副主任潘正伟介绍,随着溜索改桥项目的全面完工,怒江大峡谷里真正作为交通工具意义的溜索已基本退出舞台。

潘正伟:落后的交通对怒江的经济、社会发展造成很大的制约,也极大威胁到人民群众的出行安全。现在这两批溜索改桥已经全部实施完成,基本解决怒江老百姓过江难、出行难。

巨大变化不止发生在怒江。2013年,在调研怒江“溜索改桥”示范项目后,国家交通部、扶贫办等部门在全国范围内都开展了“溜索改桥”项目,帮助西部边远山区群众结束溜索时代。一座座现代化桥梁化作连心桥、幸福桥,让老百姓的出行告别困难、告别危险,也把党中央、国务院的关怀和边疆困难群众的心紧紧连到一起。

潘正伟:溜索改桥造福群众,可以说国家的心和群众的心连在一起,是心连心的工程!

关键词:怒江溜索

相关报道: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