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滚动 > 正文

科幻!元年?——《科幻片创作与市场研究报告》在京发布

2017-09-07 09:27:09    中国青年网  参与评论()人

人民网北京9月7日电 昨日下午,影视领域投资者、制作者、学界专家以及相关媒体人士共同见证了《科幻片创作与市场研究报告》的问世。该报告由北京新传智库研究院发布,采取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聚焦于科幻片的成败得失,通过市场分析、受众调研和具体案例剖析透视科幻片的创作规律,进而帮助科幻片市场进行风险管控。

进口科幻片垄断市场 内外因合力作用

《报告》显示,科幻片在中国的历史成绩惊人,但大多是好莱坞进口片吸金,中国科幻片外因在进口片争夺市场,内因在制作水平拙劣,内外因共同作用导致成绩堪忧。

自2010年先后上映的《未来警察》《全城戒备》等4部影片收获不错成绩后,国产科幻片的市场份额一直徘徊在零的边缘;2015年以后,相继有《时光大战》《东宫皇子》《食人岛》《蒸发太平洋》和《逆时营救》上映,国产科幻片的市场表现才相对以往有上扬之势。反观进口科幻片的市场表现则往往以碾压之势霸占市场,《阿凡达》《变形金刚》《星际穿越》都是获得较高票房和口碑的,观众耳熟能详的作品。

外因:首先,类似于《阿凡达》《变形金刚》的科幻商业大片屡屡创下票房纪录,进口大制作科幻片使本类型影片门槛升高,国产科幻生存空间变小。其次,2012年中美双方签订的《中美双方就解决WTO电影相关问题的谅解备忘录》已在今年到期,进口片的配额限制极有可能被进一步放开甚至取消。

中国传媒大学导演系主任司若

内因:首先,传统教育体制不重视培养创造性人才,中国的编导们热衷对现实生活进行挖掘、表现,创新力不足,科学基础薄弱,对哲学和思想层面疏于表达,对全新世界观的建构同样缺乏。其次,美国电影界和资本界的紧密联系,国内制作水平拙劣,只有稳妥的资金流才能保证前端进一步的产品制作。最后,公众整体科学素质需要进一步提升,社会中科技文化氛围较弱。

00后偏爱“爆米花”大片 90后-70后对硬科幻有兴趣

调研比较不同年龄层偏爱的科幻片发现,00后偏爱“爆米花”大片,最爱《变形金刚》;90后、80后以及70后,因为年纪阅历的原因,开始对《星际穿越》和《盗梦空间》这样的硬科幻产生兴趣,其中,作为看好莱坞大片长大的一代,78.95%的80后科幻片观众表示曾为《阿凡达》贡献票房。

不同于上面提到的广为知晓的科幻大片,还有一些影片,科幻片观众对其偏爱程度排名相对靠后,其中包括豆瓣评分7.6的《前目的地》和评分8.0的《云图》,还包括原本数量上就占劣势的几部国产科幻片。

对喜爱科幻片的观众进行深访发现,已不同于学界以往对于观众的认识(学界曾一度认为,中国观众单纯觉得外星人即科幻、3D即科幻),现在的科幻片观众表示更关注科幻片表达出的高概念的科学构想和震撼心灵的视效奇观。但是当追问最喜欢的科幻片时,很多观众给出的答案并不是科幻片,而是类似《哈利波特》这样的魔幻片,分析认为,中国的科幻片观众对科幻类型辨别并不敏感。

主题沙龙现场(从左到右依次是中国传媒大学新闻学院副教授 陈锐;马来西亚知名导演、剪辑师 赖怡良;北京太合娱乐文化发展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 张逸松;北京天文馆副研究员、天文科普专家 詹想)

业界探讨创作规律商讨科幻片风险规避

本次会议沙龙交流环节由新传智库研究员于欣主持,中国传媒大学导演系主任司若;北京太合娱乐文化发展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张逸松;北京天文馆副研究员,天文科普专家詹想;马来西亚知名导演,剪辑师赖怡良;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发展研究中心电影所副研究员孙晖及其他业内资深研究人员参加。同时,人民网、央广网、腾讯娱乐等媒体也到场参与,共同探讨科幻市场规律,国产科幻片常见制作问题,以及目前影片如何进行风险规避等。

发布会现场

与会嘉宾讨论热烈,为科幻片的进一步发展献言献策。大家纷纷认可,这一建立在大规模线下人员调查和大数据分析的基础上的《科幻片创作和市场研究报告》,将为今后与中国科幻电影有关的研究提供较为翔实的依据。

今后中国的科幻片创作与制作究竟该何去何从?中国科幻电影的未来一个可能的突破点在哪里?也许正如所有类型的中国电影一样,必须要经过一点一点学习的过程,借鉴国外优秀经验,从而不断发展自身风格。在当下电影的创作过程中,逐渐渗透进入少部分科幻元素,不断地进行尝试,在这个过程中,我们的观众才能逐渐从已经被美国的科幻大片建构起来的科幻世界观中走出来,重新建立一个新的国产科幻世界观。但不论如何,无论任何时候,优质的内容和极具冲击力的感官享受永远都将是中国的科幻电影人努力的方向。这个过程不会是一蹴而就的,只能是日积月累,滴水穿石。究竟何时才能看到国产科幻电影的一部现象级爆款作品,现在看来仍是一个未知数。不过,可以预见的是中国科幻电影的发展永远都是进行时。

相关报道: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