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滚动 > 正文

工信部首次发布中国电子信息产业综合发展指数研究报告

2017-09-05 13:06:48    中国经济网  参与评论()人

9月4日,工信部首次发布了中国电子信息产业综合发展指数研究报告(以下简称研究报告)。研究报告显示,2016年全国电子信息制造业综合发展指数为134.48,比2015年提升15.53,同比增长13%;我国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综合发展指数135.9,比2015年提升13.6,同比增长11.1%。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取得了可喜的成就。为反映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变革,不断丰富运行监测分析手段,工信部运行监测协调局依据掌握的权威数据,开展了电子信息产业综合发展指数研究,包括电子信息制造业综合发展指数、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综合发展指数,主要用来衡量产业发展水平的变动情况,从定量的角度勾画出产业发展图景,全面展现产业的规模和效益、现在和未来、常态和创新,通过对比分析指出产业发展的特点和不足,推动和引领产业健康发展。

研究报告主要包括指数编制的背景和意义、电子信息制造业综合发展指数、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综合发展指数三部分。

电子信息产业综合发展指数,是专门针对电子信息产业的全方位评价标准,填补了目前电子信息产业领域综合监测工具缺失的空白。工信部运行监测协调局开展电子信息产业综合发展指数研究,是创新运行监测工作的有益探索,并为下一步完善我国工业通信业整体运行监测新方法,加快提升运行监测水平提供有益经验。电子信息产业综合发展指数紧密围绕当前产业改革发展任务,引导行业向提质增效转变。

研究报告指出,电子信息制造业综合发展指数涵盖产业规模、企业和产品竞争力、产业发展环境、产业效益、研发创新和产业机遇把握等六个一级指标,指数体系由全国、分地区、手机行业三个发展指数组成。

研究报告显示,2016年全国电子信息制造业综合发展指数134.48,比2015年提升15.53,同比增长13%,呈现连续平稳增长的态势。2016年度,我国电子信息制造业综合发展指数六个一级指标均有所上升,其中产业发展环境、研发创新和产业机遇把握三个指标表现突出,指标增幅分别达37.8%、14.4%和9.8%;产业规模、产业效益、企业和产品竞争力三个指标略有提升,增幅分别为3.4%、6.6%和5.4%。从分地区来看,2016年分地区电子信息制造业综合发展指数最高79.16,最低62.31,平均67.34,均值以上的省市有12个。广东、江苏、上海、北京、浙江连续两年处于前五名之内,且均位于东部地区。从手机细分行业来看,2016年手机行业综合发展指数132,相比2015年提升20%,呈现连续两年增长的态势。其中,除产业效益指标相比2015年有所下降外,产业规模、竞争力、研发创新、发展环境其他四个一级指标均呈现上涨态势。

研究报告指出,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综合发展指数涵盖规模效益、服务支撑、成长创新、发展环境等四个一级指标,发展指数体系由全国、分地区、三个细分行业组成。

研究报告显示,2016年我国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综合发展指数为135.9,比2015年提升13.6,同比增长11.1%,实现“十三五”良好开局。2016年度,我国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综合发展指数四个一级指标均呈上升态势,其中服务支撑指标增幅最为突出,增幅达27.7%,软件业对社会经济服务支撑作用明显提升;规模效益、成长创新和发展环境三个指标有不同程度提升,增长幅度分别为9.6%、0.68%和6.3%。从分地区来看,2016年分地区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综合发展指数最高76.73,最低61.55,平均65.80,均值以上省市10个。从细分行业综合发展指数看,软件产品开发行业发展水平呈现加速提升发展态势,信息技术服务行业发展水平高位波动,嵌入式系统软件行业发展水平提升相对平缓。

  报告全文: 

中国电子信息产业综合发展指数研究报告 

工业和信息化部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电子信息产业取得了可喜的成就。2016年我国电子信息产业主营业务收入达到17万亿元,是2012年的1.55倍,年均增速11.6%,其中电子信息制造业为9.5%,软件业为18.1%,增速始终居各主要行业前列,有力支撑了国民经济的稳定增长。2016年电子信息产业利润总额达到1.3万亿元,是2012年的1.89倍,年均增速17.3%,其中电子信息制造业为16.5%,软件业为18.2%。

为反映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变革,不断丰富运行监测分析手段,工信部运行监测协调局依据掌握的权威数据,开展了电子信息产业综合发展指数研究,包括电子信息制造业综合发展指数、软件和信息技服务业综合发展指数,主要用来衡量产业发展水平的变动情况,从定量的角度勾画出产业发展图景,全面展现产业的规模和效益、现在和未来、常态和创新,通过对比分析指出产业发展的特点和不足,推动和引领产业健康发展。

指数编制的背景和意义 

我国电子信息产业迫切需要,但缺乏全面的行业整体评价方法。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当前规模已达较高水平,彩电、计算机、手机等多种产品产量居世界首位,产业正处于从大向强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需要多维度、全面进行产业透视,然而国内外现有的产业指数评价,既缺乏专门针对电子信息产业的评价,又缺乏对产业全面、整体的评价,仅是从某个角度进行的评价。电子信息产业综合发展指数,是专门针对电子信息产业的全方位评价标准,填补了目前电子信息产业领域综合监测工具缺失的空白。

开展电子信息产业综合发展指数研究,是创新运行监测工作的有益探索。工信部运行监测协调局致力于开展卓有成效的运行监测工作,为产业发展的科学决策提供有力支撑。开展电子信息产业综合发展指数研究,建立在积累多年的大量部门统计数据基础上,通过科学有效的分析模型对数据进行多维度、体系化分析,是对运行监测工作新思路、新方法进行的一次探索,为下一步完善我国工业通信业整体运行监测新方法,加快提升运行监测水平提供经验。

电子信息产业综合发展指数紧密围绕当前产业改革发展任务,引导行业向提质增效转变。下一阶段将是我国电子信息产业提速换挡的关键时期,一方面需要尽快培育新的细分行业快速成长,另一方面需要加快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升产品的附加值和产业效益,为产业创新和转型升级储备力量,加快推进产业由大到强的转变。电子信息产业综合发展指数紧紧围绕这一目的,其研究成果通过显性化全国产业整体、各地方、典型细分行业的发展路径,反映制约行业发展的瓶颈,引导行业从规模增长向提质增效转变,对推进电子信息产业改革发展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电子信息制造业综合发展指数 

电子信息制造业综合发展指数,依据波特钻石模型进行评价维度的整体设计,涵盖产业规模、企业和产品竞争力、产业发展环境、产业效益、研发创新和产业机遇把握等6个一级指标;依据“十三五”规划等重要文件的主要任务目标进行指标筛选,并兼顾数据的可获得性,全国综合发展指数选定16个二级指标和25个三级指标;采用2014年为基期和灰色关联的计算方法,通过德尔菲法确定指标权重,经过多轮业界专家研讨,最终形成由全国、分地区、手机行业三个发展指数组成的指数体系。

(一)全国电子信息制造业综合发展指数 

研究报告显示,2016年全国电子信息制造业综合发展指数134.48,比2015年提升15.53,同比增长13%,呈现连续平稳增长的态势。

  

  

  图1全国电子信息制造业综合发展指数

2016年度,我国电子信息制造业综合发展指数六个一级指标均有所上升,其中产业发展环境、研发创新和产业机遇把握三个指标表现突出,指标增幅分别达37.8%、14.4%和9.8%;产业规模、产业效益、企业和产品竞争力三个指标略有提升,增幅分别为3.4%、5.4%和6.6%。

表1电子信息制造业综合发展指数一级指标变化

  

2016年度,我国电子信息制造业发展呈现出以下特点: 

1234...全文 6 下一页

相关报道: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