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滚动 > 正文

庞铁坚:桂林国际旅游胜地核心竞争力战略研究

2017-09-03 10:00:56    央广网  参与评论()人

桂林森林覆盖率高、降雨丰沛、气候湿润、空气清新,是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和全国绿化模范城市。

桂林科技文化发展水平较为突出。2011年,拥有普通高校9所,专任教师6227人,在校生14.5万人;拥有科研、设计机构14个,全年组织科技立项585项,其中国家级186项;专业文艺团体17个;县级以上公共图书馆13个,藏书387万册。这些指标,在全国同类城市中是相当突出的。

桂林是我国最早对外开放的城市之一,有较高的国际知名度。

提高桂林国际旅游胜地的核心竞争力,必须围绕着这座城市的上述特质来思考,并在此基础上开展战略谋划。城市发展定位,必须以此为依据,才能有效发挥优势,最大限度回避劣势,从而全面提升未来的竞争能力。在这种基础上建立的竞争力,才是不可能被复制的。在这种基础上形成的竞争力,说到底就是文化的竞争力,或者说是竞争力的文化体现。国务院提出要建设桂林国际旅游胜地,正是基于这样的城市特质考虑。我们在编制《规划纲要》的过程中,也正是按照对这座城市特质的理解来进行谋篇布局的。未来几年,是实施《规划纲要》的关键时期,能否全面落实《规划纲要》提出的战略定位,顺利完成《规划纲要》制定的各项任务,实现《规划纲要》拟定的发展目标,一个很重要的评价指标就是:我们是否通过几年的建设发展,基本形成这座城市的核心竞争力。

四、桂林竞争力劣势

在把握桂林核心竞争力优势条件的同时,也要清醒地了解桂林竞争力的劣势所在,才能在城市发展规划和建设中回避劣势,发挥优势。

桂林的竞争力劣势主要表现在:

(一)城镇化水平低

2011年末,全市总人口约522万,城镇化率为23.6%,远低于全国51.3%和全区37.4%的水平,在聚合产业要素和引领区域经济发展上显得有些力不从心。从保持城市的传统文化形态和环境品质来说,城市规模不大、城市化水平不高也可以理解为是一种后发优势。

(二)经济总量不大

桂林2011年的地区生产总值为1336亿元,人均2.56万元,远低于全国人均3.5万元的水平,这些年来,临桂(国务院已于2013年元月批复临桂县撤县设区,并入桂林市区)、灵川、永福、荔浦、兴安等县经济发展势头较好,在全市经济发展盘子中所占的比重在逐年提升,桂林市区的经济引领能力相对更显薄弱。由于经济盘子小,加之自然资源和环境需要严格保护,在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吸引社会和境外投资、发展会展旅游等方面力量不足。

相关报道: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