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滚动 > 正文

海拔4000米之上 他们在“无人区”里找矿

2017-08-25 07:26:51    中国青年网  参与评论()人

在项目地,所有人的作息都有严格的管理。

早上7点,饭勺敲击水盆的人工“闹铃”响起,大家就准备起床,开启一天的工作。这里不通电、不通水,没有手机信号,与外界联系,只能靠营地里一部卫星电话。队员们早上8点准时出门,晚上6点前必须归队。

“我们规定严禁单人出行,野外工作存在一定危险性,摔伤、扭伤之类都很常见,秋冬季节,还可能遇到狼等危险动物,至少两个人同行,互相有个照应。”周洪兵告诉记者,归队时间也必须严格遵循,如果队员没有及时返回,就会立即派人出去寻找。

在一顶标记为“宿舍”的帐篷中,摆着8张70厘米宽的行军床,床紧挨着床,连成一个大通铺。居住条件十分简陋,但床前的书桌上,却堆满了资料和书本。

每晚例会后,到晚上10点半,是队员们自由活动时间。但在这“与世隔绝”的地方,几乎没有什么娱乐活动,看书学习就成为不少人的习惯。

项目技术人员陈晓东,是团队里的博士生之一。2015年,他硕士毕业后,进入项目部,工作的同时考上了成都理工大学的博士研究生。

“地质行业其实是一项很复杂的工作,涉及多个领域,在工作中也需要不断学习来提高自己。”陈晓东告诉记者,边工作边读博,学习到的很多理论能够进行实地运用,参与这个项目,也为自己的论文写作提供翔实的研究资料。

项目部一个分项目负责人孙崇波,同样也是在读博士。小伙性格外向活泼,却爱写古体诗。“云落野山缺,斜风吹尽雪。山道有客现,回首径已绝。”这首《遇雪》,是2015年,他和队友在户外工作时,突遇暴雪有感而发写下的。

远离家人和朋友,也是地质队员们必须克服的问题。提到这里,孙崇波鼻子有些酸酸的。2015年妻子临产,他正在野外,直到女儿出生第五天才赶回家中。

不过,这些年轻人,也会在艰苦环境中寻找生活滋味。如今,项目部成立了生活委员会,不仅负责物资采购等生活保障事宜,逢年过节时,还会策划一些简单的团队活动。

在当天的晚餐中,有一道队员们都喜爱的酸辣土豆丝,刚上桌就被一抢而空。四川人爱吃泡菜,担任厨师的胡辉专门弄来一个泡菜坛,因为条件限制,味道并不能达到最佳,但在这样的环境下,也是稀罕物了。“我跟过很多个地质队的野外工作,四川的地质队的伙食是最好吃的。”项目部聘请的一位工人告诉记者。

随着科技进步,也给队员们带来了好消息。前几天,有人带回了一款卫星通信工具“北斗海聊”,可以在无手机信号覆盖的区域,与外界通过发短信息随时进行联络,让队员们欣喜无比。

一天的采访很快结束,记者离开时,已是晚上10点半,时间一到,发电机断电,四处一片漆黑,只剩下满天繁星。

相关报道: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