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滚动 > 正文

海拔4000米之上 他们在“无人区”里找矿

2017-08-25 07:26:51    中国青年网  参与评论()人

那更银多金属矿项目部正式启动于2012年,当年水文工程大队通过与当地相关单位合作,3个人,1辆车、1顶帐篷,就进驻这里,开展前期工作。

水文工程大队总工程师许远平告诉记者,实际上,这个项目在业内最初并不被看好。“根据地质分析,一直以来,在此区域内的找矿重点都是针对铅锌矿,银矿只是附属矿藏。项目部接手后,打开思路,不受以往所限,发现这里地下可能储藏着大规模银矿。”

“一年之后,这里探明银矿储量大约为200吨,可以说是一个重要突破,也正式确定了我们工作的主要方向。”许远平说。2014年,项目转入普查阶段,探明银储量达到600余吨;2015年,探明储量达到1000余吨;2016年,首次在新区发现大型银多金属矿床,探明储量也跃升到1800余吨。“通过今年的工作,这个数据应该还会更大。”许远平说。

如今那更项目部负责人周洪兵,就是当初首批进驻这里的3人之一。今年29岁的周洪兵,2011年大学毕业后,只在成都待了3天,就被派驻青海,脚步遍及祁连、玉树、乌兰、格尔木等地。随后,那更银多金属矿项目启动,他又来到这里,一待就是5年。

这5年间,他也见证了项目部人员,从最初的3个人,发展到了如今近100人,项目部也细分为地质组、物探组、化探组、综合研究组以及后勤保障组等几个小组;最初扎在高原上的1顶帐篷,变成18顶。

虽说有详细的工作计划,但野外工作有很大不确定性,地质队员们经常遇到各种突发状况,但凭借扎实的工作能力,总能一一化解。“有一次,遇到一个棘手问题团队成员们实在无法解决,不得不深夜‘骚扰’远在成都的单位技术前辈,一晚上打了三四个电话,直到敲定解决方案。”周洪兵说。

团队人多,以理服人,是他们的工作准则。一次,周洪兵与一位同事因为一个挖槽子的问题产生了分歧,虽然自己作为项目负责人,且工作经验更为丰富,但还是被同事所说服,而最终也证明了同事的意见是正确的。

如今,那更项目成果逐渐凸显,吸引了业内关注。近两年,来自吉林大学、中国地质大学等高校相关行业专家,都专程到这里进行考察和交流。

在“与世隔绝”处寻找生活的滋味

项目部的工作人员平均年龄只有32岁,十分年轻。在地质技术人员中,博士和硕士的比例占到接近一半。在这“与世隔绝”的地方,他们也会寻找生活的滋味。

相关报道: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