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滚动 > 正文

海拔4000米之上 他们在“无人区”里找矿

2017-08-25 07:26:51    中国青年网  参与评论()人

地质队员正在进行野外踏勘工作。

两名队员在讨论问题。

调试野外作业仪器。

能收到信号时,睡前可以看看电视。

趁着天气晴好,几名队员到营地附近一条河边洗衣服。

在青海高原广袤的“无人区”的地下,蕴藏着宝贵的矿产资源,不少地质队员长期扎根于此,寻找矿藏。其中,在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都兰县境内,由来自四川的地质队承担实施的青海都兰那更银多金属矿项目,经过5年多的努力,目前已探明银资源量1800余吨,是青海发现的首个具有超大型找矿潜力的银矿床项目。

8月初,记者从成都飞抵青海西宁,又从西宁出发,辗转一天一夜,终于抵达都兰那更。在这里,记者跟随地质队员们一起,跋山涉水,感受海拔4000米以上的野外工作和生活。□本报记者 吴梦琳/文 李向雨/图

用脚步丈量200平方公里高原无人区

高海拔地区的缺氧状况和极端天气,让野外地质工作开展起来格外艰辛。每年5月到11月,项目部的近100名工作人员,要在这里工作7个月左右,负责超过200平方公里的项目工作区域。

几经颠簸,记者抵达海拔4000多米的四川省冶金地质勘查局水文工程大队那更银多金属矿项目部。荒漠之中,营地绿色的帐篷群十分显眼。

此刻,地质队员田欢欢正与两名同事一起,按照预设路线,在营地不远处一个山坡上进行踏勘。1992年出生的田欢欢,是项目部年龄最小的成员之一,今年才开始参与青海项目。高原上紫外线强、风沙极大,刚来时他还在山下买了一盒芦荟胶,希望能“对抗”下这里极度干燥的气候,一段时间后,也就放弃了。

皮肤黝黑、浑身泥土,一看便是典型的户外工作者。他们每人身挎一个绿色地质包,装着“地质三宝”——罗盘、放大镜、地质锤。

相关报道: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