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滚动 > 正文

记者手记:中国-塞尔维亚合拍纪录片《70号》随想

2017-08-24 10:21:16    国际在线  参与评论()人

这次能有机会与塞尔维亚的同行们一起工作我非常高兴。我觉得,这即是中国国际广播人文化自信的具体体现,也是近几年来我们在视频特别是纪录片领域长足进步的必然。我们不但要请进来,也要更多的走出去。

作为该片的导演,我非常珍惜这次与外方合作的机会,也希望通过这样的合作,进一步了解塞尔维亚和巴尔干地区乃至整个中东欧地区电视人的工作方法,以便于在今后的创作中,能够使用更加国际化的镜头语境,更加贴近对象国受众的审美需求和习惯,提高我们在视频方面“国际表达”的能力。《70号》仅仅是开始。

此次拍摄,除去路途上的时间,我们的实际拍摄大概只有8天。由于时间紧任务重,大家没有“倒时差”的时间,我们中午达到,简单吃了一点饭便赶往70号中国商城。抵达70号后我们发现,之前的很多“纸上谈兵”的设想几乎全部报废。需要重现结构。由于时间的因素,我们的拍摄只能是边拍摄边思考,边构思边完善。我们的应变能力在这一次得到了充分的展示。

在贝尔格莱德只要提到“70号”,大家都知道这是一个地地道道的中国商品城。在500多家中国店铺里,数以万计的各类商品来自于中国。“一带一路”的倡议发出后,这里的交易变得更加活跃,商品的品种也更加多元化。70号几乎就是中国商品和中国商人在贝尔格莱德的代名词。

塞尔维亚的一家机构做了一次调查,问题是“你最喜欢的外国人来自哪个国家?”,超过一多半的人回答是“中国人”。由此可见,中塞友谊根深蒂固。所以,我们每到一处,都能受到全力的支持。有一次,我需要到一个房顶上拍摄,塞语部的同事找主人商量,房主不但痛快的答应,还找来梯子并亲自给我们扶梯子递设备,让我们十分感动。我们在一个城铁站拍摄的时候,一位老者走过来,再三叮嘱我们要注意安全,他说这个地方经常发生事故。

塞尔维亚的天气和塞尔维亚的人一样热情高涨。在我们拍摄的那几天里,贝尔格莱德的温度高达近40度,房子外面烈日当头,商城里似蒸笼难耐。由于商城建设时间很早,没有设置中央空调,只有几个为数不多的吊扇,整个商城里闷热不堪,一会的功夫我们就汗流浃背。每次回到住处,第一件事就是洗澡洗衣服,冲去一天的疲惫和汗水。

关键词:塞尔维亚70号

相关报道: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