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滚动 > 正文

库布其:沙漠变绿生态富民(2)

2017-08-08 18:41:47    国际在线  参与评论()人

“剖开”沙漠,修出生命线

从巴彦淖尔天吉泰机场出发,沿110国道行驶十多公里,便是临河黄河大桥。由北向南跨越黄河转入兴巴高速后,车窗两侧很快便出现了一个个不算大的沙丘。司机张师傅告诉记者,这便是库布其沙漠了。和以往所见那些浩瀚无垠的大沙漠不同,经满目绿树点缀的库布其沙漠给记者的第一印象竟是如此“秀美”。随后绵延近百公里前往独贵塔拉镇的高速路,那一抹抹绿,贯穿始终。

听闻记者来探访库布其的变化,张师傅随即介绍起了情况:“看到沙漠里的这些树吧,你猜当地参与种树的百姓,种得最多的人,一天能拿多少工资?”

“100?200?300?”

“我见过一些种树种得好的,一天就能赚五六百。”张师傅不紧不慢地给出答案。尽管听上去有些夸张,但在随后几天的采访中,记者感受到了此言并非夸大其词。近三十年库布其沙漠治理带给当地老百姓的实惠,已远超很多人的想象。

而主导这一巨大工程的,正是一个叫王文彪的当地人。

今年58岁的王文彪,出生在内蒙古杭锦旗杭锦淖尔村。在他的童年记忆里,漫天沙尘始终是生活里的一部分。吃饭时,饭里拌着沙;睡觉时,床上铺着沙;张嘴呼吸时,舌头黏着沙。在彼时的王文彪看来,沙土味就是当时家乡的味道。王文彪说,那会儿他的梦想,一是能走出沙漠,二是能过上顿顿吃饱、饭里没有沙土的日子。

1988年,原本已“走出沙漠”、在杭锦旗政府工作多年的王文彪,做了一个让乡亲们看不懂的决定。当时,杭锦旗盐厂濒临倒闭,当地政府决定对外承包,寻找能人逆转颓势。29岁的王文彪不知从哪里来的勇气,递交了承包经营方案,并由此当上了杭锦旗盐厂的厂长。

5月8日上任第一天,沙子便给了王文彪一个下马威。给他送行的北京牌212吉普车在距盐厂不到100米的地方陷进沙堆抛锚了,欢迎的人瞬间都成了推车人。更让王文彪心急如焚的,是盐厂里堆积如山的化工资源以及那些被沙丘埋得只剩半截的生产设备。他明白,如果再不想办法改变,家乡父老赖以生存的盐厂眼看就要被黄沙吞噬了。

要发展,必须先治沙。王文彪上任后做的第一件事,是从每吨盐的销售收入中提出5元钱用于治理沙漠,并组建了一支27人的林工队,开始在盐厂周边植树固沙。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