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滚动 > 正文

冯远征我想用《屠夫》挑战“不可能”

2017-07-31 09:37:54    中国青年网  参与评论()人

□张鼎泷本报记者杨宁舒

7月28日至30日,由冯远征导演的话剧《屠夫》在哈尔滨大剧院小剧场连演三场。该话剧是哈尔滨大剧院“小剧场戏剧展”演出剧目之一,由北京电影学院摄影系出演。28日首演前夕,冯远征在哈尔滨大剧院开设了专题讲座和媒体见面会,与话剧爱好者及媒体界人士畅谈作品《屠夫》的台前幕后,并表达了他对当下哈尔滨话剧市场的看法。

《屠夫》与其他话剧最大的不同之处,在于该剧的演员来自北电“摄影系”,而非表演专业。仅经过30天的训练,他们便登上话剧舞台,演出德国名著《屠夫》,可能吗?这也是该剧引人关注的焦点之一。总导演冯远征说,我想用《屠夫》挑战一下自己。事实证明,该剧无论是在天津大剧院,还是哈尔滨大剧院的公演,皆获好评。冯远征带领他的学生们成功挑战了“不可能”。

现实主义大戏

以小人物视角反映全人类灾难

《屠夫》展现的是在纳粹恐怖政权的阴霾笼罩之下,平凡世界里的小人物所经历的水深火热与艰难苦痛。该剧以第二次世界大战德意志帝国统治了奥地利为历史背景,讲述了肉铺老板伯克勒一家,被卷入法西斯专政政治漩涡中的故事。

在法西斯政权的阴霾之下,伯克勒身边的几位犹太人好友接连遭到迫害,铁路工人赫尔曼惨死在纳粹集中营,而布拉特博士也被迫逃往美国;妻子比内尔变成了纳粹的狂热信徒,加入了纳粹妇女协会;而他们唯一的儿子汉斯也参加了纳粹冲锋队,成了希特勒的忠实走卒。父子间由此产生裂痕,后因汉斯告发赫尔曼有功被提升为中队长,至此,父子二人彻底决裂。而最终,汉斯被迫征赴前线,死在了东部战场上。《屠夫》通过伯克勒一家的琐碎小事,反映出战争带给全人类的灾难,也影射了纳粹才是真正的屠夫。

现场观剧,主人公伯克勒“亦庄亦谐”的表演令人印象深刻——“从现在起,我问你什么,你说什么,听懂了吗?”“那这句话算是问题呢,还是不算问题啊……”,面对盖世太保严厉的审讯时,伯克勒所表现出的插科打诨,令人忍俊不禁,同时巧妙地展现了全剧的戏谑风格;然而,当他与即将远赴东部战场的儿子在小酒馆话别时,面对儿子的恐惧与不安,他所表现出的沉稳与从容,则为全剧带来了浓厚的正剧色彩。

“我将在这儿找到安宁,你真以为上帝能让我死去?……”全剧临近末尾,一个模仿希特勒的疯子鲁博尔,在舞台上歇斯底里地喊着一段自我应和式的独白。他以夸张的立正、加大力度并拢双脚跺地的声响,向世人宣告着“希特勒没死”的呓语。这段极富戏剧张力的表演感染了现场观众,然而当精神病院的护士出现,将其押走时,舞台上又只剩主角伯克勒一人,控诉残暴无良的希特勒政权。

“这是一部非常现实主义的话剧,整部话剧故事很清楚,人物很明确,讲述也很清晰,所以你只要看这个故事就够了”,总导演冯远征在为观众做《屠夫》导赏时,曾这样定位剧目的风格,而这种现实主义的风格特征,也体现在该话剧布景的设计上。舞台布景如一张上下撕裂的照片,色调由灰白过渡至黑红。冯远征说,相比于白色与灰色,这个布景的视觉冲击力,在虚实之间构成了这个戏的风格。

坚持“有教无类”

潜移默化中激发学生表演潜能

全剧伴随着《蓝色多瑙河》的美妙旋律结束,随后,舞台布景上特别放映了话剧《屠夫》的幕后故事。从鼓励学生迈出表演的第一步,到指导学生发言吐字、练习台词,这部作品凝结了冯远征以及整个《屠夫》创作团队的全部心血。

对冯远征而言,导演该剧也有极大的挑战性:“首先,选戏在我教学中是比较痛苦的一件事,我不可能先选哪部戏,因为不知道要面对的是哪些学生,也不知道他们长什么样。我可以事先选好几个剧本,但不能确定排哪部戏。这次之所以选《屠夫》,是开课以后,大家经历了一个多星期的时间,我让学生读了6个剧本,读完以后我根据人数、男女比例以及他们的特点才定下了《屠夫》。”然而,即便定下剧本,冯远征也坦言,由于学生们从小生活在“蜜糖罐”里,对于战争年代、困难时期的苦痛体验不足,加之《屠夫》乃话剧经典之作,因此,排演《屠夫》也绝非易事。

执导《屠夫》虽面临挑战与风险,但冯远征最终仍带领着这群零表演基础的摄影系学生,在话剧舞台上绽放异彩。而这其中,靠的是其独特的表演教学方式。在剧中饰演布拉特博士的张秋晨说:“冯老师是格洛托夫斯基体系在中国的一个领悟者,我觉得他与我们表演学院的老师不同,表演学院的老师更多的是选择一个好的苗子培训,而冯老师则坚持‘有教无类’,他让我真正的用心去感觉,去与对方交流,而不仅仅是念台词。”

在冯远征看来,表演教学中,“做”要大于“说”。他说,第一次上课,我不会告诉他们什么是表演,我觉得直接叫他们去做就行了。如果我一开始就给他们讲解一大堆表演名词的话,那么30天后他们也不会站在话剧舞台上表演了。

培养话剧受众群体

哈尔滨大剧院“任重道远”

“从目前的运行情况看,哈尔滨大剧院还需要三到五年的时间,来培养自己的观众群体。”冯远征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哈尔滨过去有很好的话剧氛围,哈尔滨话剧院曾经很辉煌。如今,哈尔滨又建立了这么好的大剧院,剩下的就是怎么引进剧目、培育市场了。”他认为,话剧观众是培养出来的,观剧其实是一种习惯,这种习惯需要建立在喜爱这种戏剧形式的人群基础之上。比如北京人艺,也是花了多年时间,在北京培养出了自己的核心观众群。

冯远征强调说,培养话剧观众,应从大学生、中学生、甚至小学生群体抓起,绝非只是吸引有钱的人走进剧院。要培养学生群体观看话剧的习惯,一方面,剧院要有对学生优惠的票务政策,同时也要将更多好看、有意义的话剧引入校园中,让学生们有机会看到;另一方面,剧院可以与学校联合定期举办话剧讲座,甚至名家进校园演话剧等活动,以潜移默化的方式,向学生群体传授话剧相关知识。从长远的角度来看,未来的五到十年中,当这些学生走上工作岗位以后,他们就是强大的话剧消费群体。

首演结束时,已过21时。考虑到部分现场观众回程不便,冯远征曾建议取消问答环节,然而现场观众仍意犹未尽,因此他和全体演员们最终留在了小剧场里,接受提问、送花、拍照。有观众好奇,近期在话剧领域活跃的冯远征,最近是否会在影视领域有“新动作”?冯远征说,他将于今年9月到明年1月,与陈宝国合作电视剧《老中医》的拍摄。

图为《屠夫》剧照。

相关报道: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