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北京动物园的工作人员利用高压水炮车喷雾抑制飞絮。 本报记者吴镝摄
本报记者袁京 针对春季漫天飞舞的杨柳飞絮,市属公园又出治理重拳。记者昨天从市公园管理中心了解到,市属11家公园内产生飞絮的6306株杨柳树雌株将逐一建档,通过“一树一策”逐步根治杨柳飞絮。此外,各公园还首次提出将通过联合周边街道单位社区“群防群治”,预计到2020年市属公园内飞絮情况将得到根本性控制。
未来三年杨柳树雌株
总量降三成
据统计,市属公园内目前共有杨柳树12048株,树龄普遍集中在30年至50年。其中,产生飞絮的“罪魁祸首”雌株树为6306株,占总量的一半多。
市公园管理中心综合处副处长朱英姿表示,该中心现已编制完成公园“十三五”期间杨柳飞絮防治规划,将分年度稳步推进杨柳飞絮的综合防控治理。年内,各公园将完成杨柳树种植分布图和数据管理档案。经过四年的集中治理,预计到“十三五”末期,杨柳树雌株总量将下降近三成,市属公园内飞絮情况将得到根本性控制。
6306株杨柳雌株逐一建档
其实,市属公园的杨柳飞絮“攻坚战”已经打了11年。截至今年,在市园林科研院“杨柳飞絮控制技术”支持下,公园内的杨柳树雌株防治率超过90%。
今年,市公园管理中心制定出台了《杨柳飞絮治理整体实施方案》,年内将对市属11家公园内的6306株杨柳树雌株逐一建档,并统一编号悬挂牌示。“‘一树一档’的目的,是为了更精准治理。”该中心有关负责人介绍,像颐和园西堤古柳、北海古柳等古树及动物园黑杨等珍稀树种,必须要加强养护复壮;还有像动物园里动物运动场内的杨柳树雌株,这是动物们的栖息玩耍地,并具有为它们遮荫的功能,这部分雌株也采取保护为主,通过注射“疫苗”、疏枝修剪等手段进行飞絮防控。
对于作为园林景观主题内容和框架结构的杨柳树雌株,工作人员将甄别其树势状况及在景观中的位置构成,有机融合疏枝修剪、花期喷水降絮、高位嫁接、注射“疫苗”药物及疏伐更新等治理飞絮,并非“一砍了之”导致生态景观环境退化。
更新树种时,将在遵从历史园林意境的前提下,将符合条件的杨柳树替换成抗逆性强、色彩丰富,绿期较长的乡土长寿树种,如国槐、油松、桧柏,同时选择与种植灌木和草本相结合,形成乔灌草立体复合结构,不断提升历史园林的生态环境承载力。